冬至的7大习俗: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冬至的7大习俗: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俗话说“冬至如一年”。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太阳达到270时(冬至),就开始是“冬至”。很久以前,冬至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几千年来,冬至祭祖等民俗至今依然存在。此外,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南北也有不同的差异,所以冬至的饮食和民间活动也有不同的差异。我们来看看冬至的南北风俗。
冬至的7大习俗: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冬至七俗:冬至有哪些习俗?
冬至的习俗:古代传统习俗
1、祭祀冬至节也叫冬至节。它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朝廷和民间历来重视。从周朝开始,就有祭祀活动。
2、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大餐,无论贫富。俗话说“十月一日冬至到,家家户户吃饺子。”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而放弃医学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不忘“医圣”张仲景的恩情,“祛寒焦耳汤”。时至今日,南阳仍有“冬至不当饺子碗,冻死骨不关谁的事”的歌谣。
3、九九消寒
进入第九年后,一些学者和学者开始了所谓的祛寒活动,选择一个“九”日,会九个人喝(“酒”和“九”谐音),用九个菜九个碗摆在桌子上,1999年“花九块”摆在桌子上祛寒。
九九消寒歌:19、29不拍;39街和49街的冰上行走;5月9日至6月9日,见河边柳;七九河冰封,八九燕来;99加19,牛到处走。
冬至南北地区的传统饮食习俗
1、北京馄饨
以前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有两个首领,匈奴的和屯的,很残忍。人们恨之入骨,就把它包在肉里,用浑屯的声音叫馄饨。讨厌吃饭,寻求平息战争,才能过上平静的生活。因为馄饨本来是冬至做的,所以家家户户都在冬至吃馄饨。
2、南方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大餐,无论贫富。俗话说“十月一日冬至到,家家户户吃饺子。”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而放弃医学留下的。北方人吃乱,南方人出饺子。
相关文章:冬至吃什么?(乱,饺子,汤圆)2013年冬至是什么时候,冬至的起源是什么时候
二十四节气小雪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大雪节气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