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被韩国申遗事件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被韩国申遗事件
亚洲国家很多,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如今,许多邻国的传统被中国传播开来。然而,一些传统节日的传承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差异。
然后,本期我们将了解端午节's申请世界遗产的情况。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一个祛病防疫的节日。五岳春秋以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赛龙舟的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来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而死,成为中国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在一些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和曹娥冤的说法。
自古以来,端午节就吃粽子,喝雄黄。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和世界各地华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从2008年开始,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查批准中国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第一个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节日。
2009年,中国开始了端午节的世界申请程序。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名为“中国端午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表,由四部分组成:“湖北省秭归县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西塞神州会”、“湖南省汨罗江沿岸端午习俗”和江苏省苏州市“苏州端午习俗”。
2005年11月,韩国宣布的“gangneung danoje节”于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认为“人类传说和非物质遗产的杰作”。据报道,韩国宣布“龙舟节”的第一句话是“龙舟节原本是一个中国节日,已经传播到韩国1500多年了”。
韩国的端午节其实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组成的。这不同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唯一相似的是时间框架,在中国端午节期间举行。中国宣布“端午节”和韩国并不矛盾。中韩端午节是源与流的关系。
从韩国成功申请世界遗产到中国端午节,我们可以看到韩国在传统文化活动中注入了现代元素,成功实现了现代转型,获得了国际认可,对中国遗产的保护具有借鉴意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节、正午节、五月节、端午节、玉兰节等。它是一个流行于中国和汉字文化圈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节。
韩国的成功申请“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正如专家所说,“江陵danoje节实际上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韩国的端午节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览等组成。它不同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唯一相似的是时间框架,在中国端午节期间举行。”
不是这样的。复旦大学文化体育部民俗学研究员胡志祥副教授则有不同的看法:“端午节和端午节没有本质的区别。文化包括核心部分和影响部分,它们总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生变化。在此期间,核心部分往往会保留下来。
端午节最初是中国的一项祭祀活动,韩国江陵大内节的核心部分是从中国传下来的。虽然“Festival”和“FESTIVAL”在韩语中的含义不同,但在申请世界遗产时,端午节和端午节都应该用英语表达。"
【结论】几年前也有过o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