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什么时候,端午节又称什么节

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受欢迎的民间节日。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烤龙舟、过端午节、挂艾草菖蒲、吃粽子、放纸风筝等。端午节是什么时候?端午节又叫什么?
一、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2020年的端午节是:2020年6月25日,星期四,2020年5月5日
2021年的端午节是:2021年6月14日,星期一,2021年5月5日
端午节起源于天体崇拜,由古代端午节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节,黑龙中的七夜翱翔南方的中部,也就是龙飞翔的日子,也就是如《易经乾卦》第五卦讣告所说:“飞龙在天”。下午结束时,龙星同时获得了“成功”和“成功”,这是一个大繁荣的形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古代占星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多种民俗杂糅为一,存俗内容丰富。蒸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习俗,自古以来就在中国流传。
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被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文化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庆祝端午节。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08年开始,它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节日。
二、端午节又称什么节
端午节,也称为端阳节、端午节、正午节、端午节、正阳节和天中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
据统计,端午节是中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名称最多的,有20多个名称,如端午节、午宴、端阳节、端午节、重五节、党务节、天中节、夏季节、艾节、五月节、菖蒲节、天药节、玉兰节、女儿节、正午节、迪拉节、正阳节
端午的多个名称由来:
天中节
因为端午节正好在夏至前后,太阳的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年中最中间的一天,所以得名。明朝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是中元节,因为太阳中午去午时达到最高点,而游然在中午。”
沉重的午宴
在古代,枝杈的时代方法是以天干地支为载体,时代普遍采用天干地支。起初端午是干之历的午后一日,正月建成,五月为午后月,午后月的午后一日称为重午。到了汉代,由于南北统一和历法的改变,朝廷为了节日的方便,把端午节改为农历五月五日。
端午节
赛龙舟是中国古代南方最早的祭祀龙族祖先的形式。南方祖先广泛使用船和船,经常在船和船上画龙作为他们的图腾或保护者。划船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所以它被称为端午节。端午节的龙船牛排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也很受欢迎。
当五大洪水
在上海一些靠近杭州湾北岸的农村,如奉贤、南汇,习惯上把“端午”称为“党务泛滥”。在一些地区,它被称为“五月的下午”。
端午节
古代祖先在端午节举行端午节,这在当时实际上是一个“端午节”。盛夏的端午节,“龙在天上飞”,黑龙的主星“大火”(安踏),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央,龙神(阳神)旺盛。《易经乾卦》讣告中的“龙”字,本质上是对七个n运算的解释
古人认为菖蒲和艾草可以辟邪。端午时,阳盛,蒿草盛。每年,人们都有在门上悬挂菖蒲或艾草以辟邪的习俗,所以端午节也被称为“菖蒲节”和“艾节”。
躲避正午的节日
在古代,北方称它为“坏月”,所以在
端午节这一天,父母便把未满周岁的儿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恶,故有“躲午节”之称。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地腊节
道教把全年分为五腊,正月一日天腊,五月五日地腊。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与《云笈七笺》中说,五月初五名地腊,五帝攒会之日,此日五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查生人祖考及见世子孙所行善恶,以定罪福,校定生人官爵。道教认为一年中的几个腊日是良辰吉日,适合祭祀祖先和诸神以获得福佑。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端午节有着什么样的寓意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节各地特色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吃什么传统特色食物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吃粽子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