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图腾寓意与传说

鄂伦春族图腾寓意与传说
图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图腾也是最早的社会组织的象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图腾崇拜在于珍惜和维护自己的传统部落势力。鄂伦春族文化中,鄂伦春族图腾有哪些含义和传说?我们来看看。
鄂伦春族是生活在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历史上,鄂伦春族是氏族社会阶段的狩猎民族,因为生活环境恶劣,社会发展程度低。而鄂伦春族则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认同的核心要素。熊的图腾崇拜已经成为鄂伦春族文化最鲜明的部分。
鄂伦春族把熊当作图腾崇拜。熊在鄂伦春族的神话传说和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导致了许多对熊的禁忌。
在中国北方的鄂伦春族中,也有很多类似的关于熊图腾的故事。一个故事说:一个猎人被母熊俘虏,关在山洞里,和母熊住在一起。不久,母熊生了一只幼崽,半人半熊。后来猎人趁着母熊带儿子出洞觅食的机会,母熊找到了,一路追。猎人沿着河岸逃跑,就在一只木筏漂向上游的时候,他跳了起来。母熊追不上,愤怒地把幼崽撕成两半,一半丢回猎人,另一半丢给自己。从此,一半母熊变成熊,一半猎人变成鄂伦春族人。鄂伦春族人认为:“熊明显不同于其他动物,就是熊从身体到行动都更接近人。”所以鄂伦春族的人认为人和熊是同源的,有血缘关系。在鄂伦春族,雄熊被称为“亚亚”(祖父)或“阿玛哈”(叔叔);母熊叫“太铁”(奶奶)。说到熊,不能说“熊死了”,只能说“亚雅(或者太铁)睡着了”,否则就是报应。
鄂伦春族虽然崇拜熊,但在日常狩猎活动中也捕猎熊,吃熊肉。当然,鄂伦春族在捕猎和吃熊方面明显不同于其他动物。他们要举行一系列复杂而庄严的仪式,最后还要为熊举行风葬仪式,像死去的亲人一样埋头埋骨。这种崇拜和吃熊的习俗似乎是矛盾的,但在世界各地的许多狩猎团体中却很常见。
你可能会喜欢:
韩国人会说韩语吗?韩语和韩语有什么区别
珞巴族人口多少,在哪个省?
珞巴族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云南白族语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