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江山节气美食:立夏羹

浙江江山节气美食:立夏羹
在立夏季节,中国各地的节气和饮食习俗丰富多彩。有的地方想吃长夏蛋,有的地方做长夏饭,有的地方想“尝三鲜”。然而,今天二十四节气想向大家介绍的是另一种长夏地方美食——,浙江.江山的传统美食“长夏汤”,让我们来看看它是什么样的。
“长夏汤”是浙江江山人的传统美食之一。这是一种在漫长的夏天制作的季节性小吃。每年夏天的清晨,相当于吃早饭的时间,峡口以南27个山区或张村、长泰地区的山村妇女就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把稍微泡过的粳米倒入沸水锅中,煮至七八成熟,然后用“渣兜”(专门用来捞米的竹器)捡起米胚,平放在锅旁的灶台上,用适量的水冲走米粒外面的粘性。
放水后,将米胚倒入电饭煲、瓷盘、面团摊平等器皿中。稍凉干燥后,将米胚倒入石臼中,反复敲打,直至细腻光滑。如果没有石臼,直接放在砧板上,双手反复按压。然后搓成扁平的圆形年糕,用菜刀切成小块倒入
接下来,炒肉和蔬菜,如肉丝、豆腐干、小竹笋、新鲜豌豆、蒜心、野生蘑菇、榨菜等。并将它们全部倒入粥盘中,搅拌均匀。制作了一种精致、爽滑、菜肴多样、味道鲜美的季节性小吃。如果没有贵客来访或者家里没有雇佣师傅,那么当天中午就不会有单独做饭做饭,主食就是这种食材丰富的美味长夏汤。
上虞、思都等地,长夏汤的制作相对简单,大多是直接和生米粉一起放入锅里,和蔬菜一起勾兑成糊状;有的地方是先把生米粉揉成珍珠颗粒,然后放入锅中和蔬菜一起煮成汤;在其他地方,糯米、米粒、红豆、花生、蜜枣等食材混合烹制成八宝粥,与上述不同,味道香甜。
虽然技术形式不同,在报纸或其他文字资料中,这些食物在人们的使用习惯上大多被译为“长夏汤”,但它们在江山的俗称却是“李。为什么把“汤”翻译成动词“更”?这其实是一个很有地方特色的名字。
在浙江西部,漫长的夏季,是“春天的第一个果实”枇杷成熟,早稻移栽的时候。因此,江山历来有“枇杷黄,稗子忙”,“多种长夏苗,粟收满仓”之说。耕前有耕、耙、耕三道工序,在农耕中总被称为“耕”。
在中国3000年的农耕文明史上,“耕”就是“治地”、“种田”。据说周朝时,长夏之日,皇帝还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任命朝廷官员前往各地,鼓励、督促农民抓紧种田。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夏天吃这种特殊的季节性小吃不仅仅是为了一顿美餐,而是有意义的。旨在提醒人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耕作和移栽季节已经到来,并警告人们不要忘记耕作时间,不要在耕作中犯错误,要勤奋工作,以使水稻成为满仓。
在粗粮为主食、菜品单调的艰难时期,以如此精致的纯白大米为主料,以丰富的素菜为食物,意在为即将入土种田插秧的农民补充营养,增强体质;这样就强调了长夏插秧的不可替代性和滞后性;同时也暗示了大米是中国传统粮食中最高贵的。
特别巧的是,在江山本地方言中,“耕田”的“耕”与“长夏汤”的“汤”音系相同,读作“罡”。因此,当地翻译的“汤”,人们已经在意识中接受了
你可能还喜欢:
回南天是什么意思?快速了解南天
长夏喝什么茶,清热降血脂,喝这些茶
长夏喝什么汤?一碗蚕豆汤胜过一只鸡
长夏喝什么粥,四种粥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