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纳西族的由来与起源

云南纳西族的由来与起源
随着丽江古城旅游业的发展,纳西族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广为人知,吸引了大量游客。纳西族,摩梭人的一个分支,现在是昆明最大的非土著民族。那么,你知道纳西族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吗?至于纳西族的起源,人们一般认为是古羌族的后裔。现在,小编将向大家揭示纳西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我们来看看纳西族文化。
纳西族是古羌族的后裔,从西北河湟地区南迁,与土著人融合而成。
西周时期,纳西族先民在陕西和甘肃建立了全荣国,都城在景宁县(今荣威镇)。根据文献记载,纳西族的祖先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古老的游牧民族。早在炎黄时期,狗郭蓉就是炎黄部落的敌人。《后汉书》有记载:“过去,高辛家有一只狗,皇帝遭受了它的入侵,但征服没有。”高辛是黄帝的曾孙,尧的父亲。
秦汉至魏晋,纳西族迁徙至大渡河和雅砻江流域,以游牧和畜牧业为主。
东汉时期,纳西族先民在四川建立了33,354个白狼州,包括今天四川雅砻江以西的白宇县,毗邻雅砻江以东的牦牛州。根据《后汉书西南夷列传》,白狼国曾经是一个繁荣的国家,与中原的达汗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说到东汉皇帝,“白狼等了100多个国家,130多万户,600多万张嘴。”
唐朝时,一些纳西族祖先沿着雅砻江南下,到达丽江。之后发兵南下,在洱海东岸建立了第一个政权——月岩圣旨。史称岳赵岩“地广兵强,为南诏所讳”。没多久就分析出了圣旨,被南诏给毁了,纳西族祖先南下的步伐就此止步。
从此,纳西族祖先回到了金沙江中游。500多年来,我在唐朝、南诏、吐蕃的强大夹缝中挣扎求生。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造就了纳西族深沉、坚韧、灵活的民族性格。同时,纳西族文化也受到这三个文化圈的滋润,以东巴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就源于此。
到了宋代,纳西先民的政治环境有所改善:北方的吐蕃王朝分崩离析;南诏也陷入混乱;东方的宋朝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斗争中举步维艰,无力向西南跑。“所以南诏以来,大理不能有,吐蕃不能来,宋也弃地,用了三百五十年。”纳西族获得了难得的独立发展机会。随着社会经济生产的充分发展(农耕文明取代了半耕半牧的生产状态),政治上分散的部落逐渐统一;东巴的文化体系正在逐步走向宏大和完善。
清朝以后,幕府势力逐渐衰落。究其原因,是西藏再次被纳入中央王朝统治的版图,使丽江失去了“西南藩篱”的政治区位优势,以穆土司为主导的庄园经济逐渐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消极因素。1723年丽江改土归流,穆土司一直没有恢复,使丽江经济受益,丽江地主经济迅速发展。手工业也逐渐兴盛,丽江古城格局终于成型。结果殉难现象大量蔓延,丽江被外人称为“殉难之城”。
鸦片战争后,纳西族地区也进入了社会动荡时期,丽江人称之为“乱世十八年”,这一时期尤为悲惨。清咸丰、同治年间,大理杜文秀起义涉丽江,经过18年的拉锯战,损失惨重。张星元老师的《丽江史略》载:“道光年间(1821-1850年),户数6405户,光绪男女户口3128276户,男女户口15152户,4645户
辛亥革命期间,纳西族人民积极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参加保国运动等反帝反封建运动;抗日战争期间,400多名纳西族人为国捐躯。当时大陆通讯线路被日军切断,后期缅甸沦陷。中国唯一的陆上通信线路是昆明——大理——丽江3354拉萨3354尼泊尔3354印度。丽江已成为重要的中转站,商业、文化、教育蓬勃发展。
1949年7月1日,丽江和平解放。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成立于1961年。1996年丽江发生7级地震,造成32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45亿元。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6月,“三江并流”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同年9月,纳西东巴古籍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2003年7月1日,丽江迁至市区,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和古城区。
纳西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未夕、中甸(今香格里拉)、宁蒗、德钦、延边、盐源、四川木里、西藏志康。
据历史学家研究,纳西族原是西北古羌族的一支,公元3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人口超过27.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你可能还喜欢:
黎族节日,黎族特有的节日
海南李纹身,李纹身女
侗族人春节吃什么?
民间工艺:德宏傣族剪纸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