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火把节有什么习俗?

彝族的火把节有什么习俗?
彝族是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彝族火把节是所有人期待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和贵州。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比较重视的节日,也是最隆重、最壮观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那么,彝族火把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
彝族的火把节的习俗都有那些?
彝族火把节的习俗: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食物。期间用干松木和松子做成的大火把立村,每户门前立小火把,晚上点着,村里灯火通明;与此同时,人们在村庄和山区的田野里拿着小火把成群结队地行进,在田野的角落里插着火把和松子。最后,年轻的男女聚集在广场上,把许多火把堆成一座火塔,火焰熊熊燃烧。人们围成一圈,载歌载舞,欢乐了一夜。火把节的主要活动是在晚上,人们要么点上火把拜年、除秽求福,要么点上篝火,享受盛大的歌舞娱乐。节日期间,有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并设立交易会。
火把节一般持续三天三夜。第一天是“都宰”,意思是接火。这一天,各村各村都会打牛宰羊杀猪,用酒肉迎接火神,祭拜祖先。女人也要做荞麦包子,糯米面。外面的人会回家吃团圆饭,围着壁炉喝土酒,吃脱脱肉,一起分享快乐和幸福。夜幕降临时,邻村的人会在老人选定的地方立一座祭坛,用传统的方式敲击打火石点燃火焰,毕摩会诵经祭火。然后在每家每户,家里老人把火塘里绑着蒿杆的火把连起来,让儿孙们从老人手里接过火把,先照在房子的每个角落,然后过来田地和角落,用火光驱走疾病和灾难。最后我们聚集在山坡上,打着火把,载歌载舞,玩着各种游戏。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杜歌”,意思是赞美和赞美火,这是火把节的高潮。天一亮,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带着煮熟的脱脱肉和荞麦包子,聚集在圣坛圣火下参加各种传统节日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射击、斗牛、斗羊、斗鸡等活动。女孩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跳起了“多洛霍”。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彝族的选美比赛。老年人应该根据传说中大胆的拉巴勤劳勇敢英俊的形象来选择英俊的男人。选择一个像张妮阿智那样善良、聪明、美丽、大方的美女。到了晚上,成千上万的火把组成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个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烧红了天空。人们围着篝火尽情载歌载舞,一直持续到深夜。场面宏大而欢快,因此他们享有“东方狂欢节”的美誉。篝火快要熄灭的时候,一对对有感情的青年男女悄悄走进山坡和树林,在黄色的油伞下,他们拨着秦越,弹着琴弦,互相诉说着相思。所以有人把彝族火把节叫做‘东方情人节’。
火把节的第三天,彝语叫“多哈”或“杜莎”,意思是发火。这是彝族火把节的结束。夜幕降临时,各家各户纷纷点起火把,手持火把,走到指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起供火的平台,举行送火的仪式,诵经向火神祈祷,为祖先和菩萨祈祷,给子孙后代幸福安康,以及世间丰饶的丰收和欢乐。人们手舞足蹈,举着火把,念着、唱着一句‘烧瘟疫、烧饥饿、烧疾病、烧幸福、烧丰收的一年’,为家园安全、六畜兴旺祈祷。这时,第一天宰杀的鸡翅和羽毛会一起烧掉,恶灵和瘟神也会一起烧掉。然后找块大一点的石头,把点着的火把和鸡毛按在石头下面,意思是镇压魔鬼,维持家庭兴旺,五谷丰登,牛羊肥壮。最后,山上和山脚的村庄和村落里的游龙等火把聚集在一起,燃烧成一堆大篝火,以示人民的团结和共同抵御自然灾害。
你可能还喜欢:
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彝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彝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论藏族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