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怀圣寺的来源,怀圣寺的历史

广州怀圣寺的来源,怀圣寺的历史
怀圣寺是中国最早的清真寺。1996年,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怀圣寺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类似阿拉伯建筑。那么广州怀圣寺的历史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了解广州文化吧!
寺庙的朝拜大厅放在院子的前面。它是三座古典建筑,周围有走廊,绿色玻璃,重檐,斗拱。它矗立在一个巨大的平台上,上面有雕刻的石栏杆,充分显示了大厅的高贵威严。石栏杆上的雕刻各不相同,有葫芦、扇子、伞套、花、狮、鱼等物,极为生动传神。大厅内部洁白明亮,三面是木地板和推拉门。虽然大厅里的装饰品很少,但很整洁大方。
建于唐初,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它被命名为怀圣寺,以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位于“番坊”,古代阿拉伯商人聚居的地方。庙名“怀生”,意为怀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也叫广塔寺,因为寺里有一个裸柱塔。元朝第三年(公元1343年)毁于火,第十年重建;后来明清重修。
怀圣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广塔路56号。寺庙南北朝向,占地2966平方米。主轴上有三门、观月楼、朝堂、藏经阁;灯塔在寺庙的西南角,有回廊和碑亭。
灯塔建于唐代,高36.3米。它是用青砖建造的。塔身呈圆柱形,有些点朝上。表层涂有灰色的沙子。塔体上有长方形的采光孔。塔里有两个螺旋楼梯。两个梯子绕着塔中心盘旋,一直走到塔顶。原来塔顶的金鸡可以随风旋转显示风向,明初被飓风吹倒。它重建于1934年,砖牙叠放在顶部,顶端尖尖的。这座塔是中国现存伊斯兰建筑中最早、最具特色的历史遗迹之一。
1996年11月,怀圣寺被宣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高祖武德时期(618 ~ 626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派遣四名弟子来华传教,其中艾比王格苏于唐贞观初年经海上丝绸之路登陆广州,开始在中国传教。贞观元年(627年),阿布旺格苏和居住在广州的阿拉伯人捐款修建了这座清真寺,为纪念穆罕默德而命名为“怀圣”。
怀圣庙于元三年(1343年)焚毁,七年后重建。现存建筑在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得到规范。1949年后,怀圣寺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修缮,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
【结论】没有哪座寺庙的故事历史悠久。我们不能经常问上帝,但我们必须尊重它。
你可能还喜欢:
辉煌的太原城,太原最值得一看的景点
中国四大书院汇聚了历代名人
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
你知道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