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回娘家,端午回娘家有什么讲究

端午回娘家,端午回娘家有什么讲究
明朝申邦年《宛署杂记》,写道:“五月女儿节是所,戴,五毒护身符。万俗从初一到五月初五,饰小女子,做州极研究。已婚女性也是母性。因为今天是女儿节。”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也叫女儿节。也就是说,端午节是每个已婚女儿回到娘家的日子。所以今天的端午将向你介绍。端午回娘家有什么重要的?
端午回娘家的习俗,不仅见于沈邦所居的明朝,而且从唐朝就有,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已婚女儿要在端午“省亲”,即回到娘家,妻子回到娘家后,丈夫要在五月初六与她们见面。两手空空是不可能遇到的,还要给公公婆婆带礼物。另外,中国各地对端午节返乡的关注程度也不尽相同。我们来看看。
广州人非常重视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二至初四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年轻的“新拥抱”(媳妇)用六四个“满箱”用饺子、猪肉、生鸡、鸡蛋、水果、酒来庆祝节日;女孩和孩子挂香包,用五色丝线编织而成。一般都是新媳妇送的,一方面体现了新媳妇的善良,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新媳妇的手艺,俗称“新抱手艺”。
在湖北秭归,有一种民间说法“端午大于年,姑娘回娘家”。端午节比春节还要大,已婚妇女要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探望父母。他们要么步行,要么坐轿子,要么骑马,要么坐船回娘家和娘家过端午节。女儿家的父母要准备饮料和蔬菜,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度过快乐的一天。
在旧北京,已婚妇女在端午节时必须回娘家探亲。拜访亲戚时,他们手臂上戴着彩色丝线,胸前戴着红色天鹅绒花朵。巧媳妇也织彩色粽子(内壳用硬纸包着,大小一般在2厘米左右,外面缠上彩色丝线成串),穿上祈求长寿。
当然,现在各地过端午节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讲究了。结了婚的女儿过年回家也不用按照旧习俗准备太多东西。现代人的简单做法大多是带上一个粽子礼包,带上一些时令水果探亲,给父母封一个大红包,主要是为了追求团圆的温暖。
你可能还喜欢:
节日大全:西方有哪些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食品:端午节吃艾叶糯米糕的习俗
端午节的饮食习俗:五道毒菜
端午节习俗: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