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一个农村人的创业故事

白手起家,一个农村人的创业故事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多在农村长大的朋友也希望抓住这个机会创业,改变世世代代面朝黄土,面朝天空的状态,过上更好的生活。那么我们来听听创业故事,那里的农村人是从零开始的。
农村人创业故事之玩具厂带来新生活, ,提到了几乎妇孺皆知的仁和镇白马玩具厂厂长李文妹。她坚定、进取、不屈不挠。她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从头再来。越是失意,越是朝气蓬勃,越是稳健有力的踩着每一次创业的节拍,一路艰辛汗水写下鲜花,掌声,掌声。
不到40岁的李文妹有着十多年的创业历史。李文妹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她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感到不安。1994年春节刚过,她和丈夫去扬州的一家玩具厂上班。经过三年的工作生活,李文妹清楚地认识到,仅靠工作收入无法改变现状,也无法真正致富。因此,尽管同事们劝阻,他们还是在1996年底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创业。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由艰辛和磨难编织而成的。李文妹和她的丈夫从他们以前在玩具厂工作的经历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一是找到金利村支部书记李大叔,要求在村里租一套空房子当厂房,并向亲戚朋友借钱,自筹资金12万元在镇上成立了第一家“白马湖玩具厂”。
工厂刚建的时候问题很多,当务之急是招人。当时,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大多转移到苏南等地,很难招聘到熟练的缝纫工人。为了解决招聘难的问题,李文妹和她的丈夫陈祥生利用春节回家的机会,动员了以前在玩具厂工作的姐妹,并承诺支付与在外工作相同的收入。经过他们的努力,工厂招聘了20名熟练的缝纫女工。
该厂主要接受来料加工订单,生产毛绒玩具。近年来,李文妹不断扩大再生产,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扩大生产规模。生产了几十个品种,工厂越来越兴旺。工厂从刚建厂的20多人发展到今天的70多人,年利税20多万,年产毛绒玩具4万多只。
在多年的创业过程中,李文妹深刻地认识到,光有钱并不能改变家乡的落后。只有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她才能真正改变家乡的现状。她的工厂有78名工人,其中70名是妇女,是当地的留守妇女。李文妹不仅是他们的雇主,也是他们的好姐妹。她在工作生活中照顾他们,主动给员工交保险,让他们安心工作。
李文妹还积极帮助村里的贫困家庭。李东祖和李大宝家都是有名的贫困户,父母年老体弱,夫妇俩不会养殖等手工艺品。得知这一情况后,李文妹主动上门支付1200元化肥和种子生产费,补贴800元生活费,并安排李大宝的妻子高素芳在工厂工作。现在高素芳月薪750元以上,家里已经脱贫。同时,她还帮助工人在镇上建立了两个玩具厂。
李文妹经营的玩具厂蒸蒸日上,日子越来越好。她尝到了创业成功的喜悦,坚定了创业的信心。因此,她鼓励丈夫陈祥生参与村务,带领村民积极创业,共同致富。在李文妹的支持下,2002年7月,陈翔盛光荣入党,被乡镇干部群众推选为全县第十二届人大代表。2006年,他被任命为淮安第一青年商会会员,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