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神器:象脚鼓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布朗族神器:象脚鼓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象脚鼓是布朗族的一种重要民间乐器,为傣族和景颇族所使用。象脚鼓,因其形似脚的身体而得名,深受布朗族人民的喜爱,是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器。然后,让我们通过布朗族文化.了解大象脚鼓
象脚鼓形状构造:
象脚鼓看起来像一个精致的高脚杯,由整块木头(或几块木头拼接胶合在一起)制成。它是中空的,上端有一个杯形的共鸣体,还有一个鼓表层。鼓皮周围用牛皮薄带拉紧,绑在鼓腔下部,张力可调。
鼓身彩绘,鼓腰和鼓下部刻有装饰图案,部分用丝带和彩球扎成。
象脚鼓上常装饰有图画,图画多为孔雀。有时,跳舞时,大象脚鼓插上几根孔雀羽毛。孔雀是布朗族最珍爱和喜爱的鸟类,代表着吉祥如意,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样,象脚鼓的形状像象脚,大象象征着粮食丰收和布朗族人民心中美好的生活。从象鼓上看到孔雀和大象,都是布朗族的美好愿望。
象脚鼓演奏办法:
象脚鼓的演奏方式有很多种,经常根据表演的情感需要,使用手指、手掌、拳头、手肘、脚等,击鼓的种类繁多。鼓手敲着,跳着,有时候还会做一些摇摆,投掷,摇晃,转身之类的动作,很吸引人。
演奏时,将象脚鼓带挂在肩上,鼓向前方倾斜。也可以将鼓直立在地上,左手握住鼓沿,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右手交替敲击鼓面。演奏高潮或激情时,连手肘和脚都参加打击乐。
打法有正面、闷、指法(一指)、掌拳(半握拳)等。右手捶击和重拍,甚至手肘和脚在演奏高潮或情绪激动时参加打击乐。
戴鼓手在演奏时,为了改变鼓的音色和音高,还会在鼓面中央粘贴饭团,并随着饭团的大小和粗细改变演奏效果。
大象脚鼓因大小不同而发出不同的声音。大鼓雄壮,中鼓激奋昂扬,小鼓清脆明亮。
象脚鼓常与铙钹、傣钹组合,为傣族孔雀舞等民间舞蹈伴奏。在民族乐队或傣剧乐队中,象脚鼓常被用作彩色节奏乐器。此外,象脚鼓还与舞蹈相结合,作为独奏节目进行表演,被称为《象脚鼓舞》。
你可能还喜欢:
山康节是布朗族最大的节日
布朗族文化,离不开茶
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布朗族姓氏
民族文化:布朗族的过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