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围龙屋介绍,梅州客家围龙屋地址

梅州围龙屋介绍,梅州客家围龙屋地址
梅州卫龙楼是典型的具有岭南特色的客家民居建筑。它具有深厚的客家文化内涵,是客家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广东文化的重要代表。今天,我们将了解被誉为“世界住宅建筑奇葩”的梅州卫龙大厦。
梅州卫龙府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为了防止盗贼骚扰和当地人排挤,因战争和饥荒而逐渐南迁的客家人选择了偏远的丘陵地区或斜坡来建造龙屋。
卫龙楼采用中原汉族建筑技术中最先进的吊梁穿斗技术,以“一进三厅两厢一围”为主体结构,建筑形式为砖砌和特制土坯。客家人工匠在土里掺石灰,用糯米和蛋清做增稠剂,用竹片和木条做筋骨,把这些高大结实的土楼夯实。
龙家有很多卧室、厨房、大大小小的厅堂、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普通的龙房占地8到10亩,而大龙房甚至可以占地30亩以上。建造一个完整的龙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龙房主体为主房,主房后建半月形房屋,与两侧横房顶部相连,中间围合主房。龙屋大多建在山上,整栋房子横跨在山坡和平地之间,形成前低后高、侧低中高的双拱曲线。这些建筑层层叠叠,从房子后面的最高点向前看,是一片开阔的前景。从高处往下看,前面是半月形的池塘,后面是龙屋。两个半圆相交,围绕着主屋,形成一个圆形的整体。
卫龙府中轴线房是龙厅,面对的是上塘祠堂,是公共物品的存放大厅。围护结构与檩条之间有一个半月形的开放空间,称为“融胎”。“融胎”的斜坡不是铺好的,而是种上花木或者铺上沙砾,寓意龙气不会堵塞,变成胎气。是全屋风水宝库。
屋前必有半月池,屋后必有半月胎,这是梅州卫龙屋的第一个特点。两个半圆,阴阳相间,围绕着创始人的主室,寓意着“天圆地方圆”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主屋和轮胎之间,通常开一条深沟作为被围屋和主屋的分界,其作用是便于排水,避免主屋受潮。
梅州卫龙府的第二大特色是中轴线对称,主次有序,以厅为中心的庭院组织。中轴线上分为上、中、下大殿,上大殿主要是祭祀场所;正厅是议事宴席的地方;下一个大厅是婚礼和葬礼仪式中的音乐场景和主持人的座位。上堂与中殿、中殿与下堂之间的左右大殿是南北大殿。又称“十字厅”,是公共客厅。上、中、下大厅两侧的房间为第一间;正厅和下堂的正房,先与横房相邻的是花厅,是自家孩子学习的地方,有小天井、假山、花坛。围栏前部和池塘之间的区域可用作谷物干燥场。
梅州卫龙府的另一个特点是整体遵循“净风水”。几十栋卫龙房屋呈网状分散分布在池塘边。从整体形状来看,卫龙宫是一个太极图。龙屋是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兼顾坚固、安全、亲密和家庭居住,形成自给自足、其乐融融的社会小群体。
梅州现有客家龙屋遍布梅州2区1市5县。其中,兴宁市最为集中,近5000栋建筑占梅州6县2区总数的一半,梅州是龙的圈地王国
独特特长:岭南三秀是什么
岭南文化的特点和元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