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关于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苗族历史悠久,主要生活在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庙山、海南岛、湖南等地。苗族生活在高山上,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玉米等。苗族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和诗歌。当然,苗族人也能歌善舞。
那么苗族有哪些风俗习惯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苗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一、服饰
花垣苗族人的服饰是包头布手帕,尤雅地区是花手帕,其他地区是绿手帕,长1-3米,穿多层人字纹。穿双排扣衣服,袖子长而小,裤子短而大,脚裹青色。服装材质多为自织“家用机服”,刻意格子、全绿、全蓝等。格子衣服是最有特色的。苗族女人的衣服比较复杂,头帕的颜色和男人差不多。但是同样的包裹方法,大多是折叠的,从额头延伸到后脑勺。它们底部小,顶部大,呈扁圆状,像古代官方的妇女发髻。在尤雅地区,妇女喜欢包装鲜花和宝塔,但包装方法有所不同,如鹅观秋菊。女装丰满,腰大腰长,大短袖,无领。裤子又短又大,腰部有围裙。它们用于在胸部、袖口、围裙和裤子上镶边、刺绣或排列纱线,中间有栏杆。它们五颜六色,光彩夺目。
夏天,年轻男女喜欢戴羊毛帽,穿麻鞋。首饰是苗族妇女喜爱的东西,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包括金饰、银饰、恐吓饰和玉饰,其中银饰最为常见。银饰包括银帽、银壶、银冠、耳环、项圈、手镯、戒指、牙医、皮带扣、银花、银质奖章和披肩。耳环、衣领、手镯和戒指是常用的。各种银饰造型各异,衣领有钢圈、平圈、板绘等。耳环包括瓜子耳环、石榴耳环、梅花别针耳环、圆形耳环、水龙头耳环、巴巴耳环等等。苗族妇女无论何时结婚、串亲戚、拜客、赶集、过节,都要佩戴银饰。解放后,苗族服饰逐渐改变。现在除了纪薇、布卓、亚西、排璧、排寮、东马库等城镇,大部分都是穿苗族服饰,其他城镇的青年男女的服饰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二、饮食
解放前,花垣苗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辅以红米、大麦、小麦、小米、芸豆等杂粮。一般都有两次月食,5月或6月,贫困家庭经常用麸菜充饥。解放后,人民生活有所改善。20世纪70年代末,大米是主要食物,其他杂粮逐渐被用作食品工业或牲畜饲料的原料。
除了苗族出产的新鲜蔬菜外,最有特色的菜肴是腌制的酸辣菜,如酸菜、酸汤、酸辣子、酱辣椒等。都是苗家常菜。苗家一向好客,客人之间总是酒肉相待,有糯米酒和玉米酒,有猪牛羊鱼鸡鸭。苗乡平时买鱼不方便。为了避免客人到达后临时不整洁的安排,人们通常用特殊的方法用酸鱼、酸肉和熏肉招待客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肉类丰富,随时可以买到。腌酸鱼很少,也没人腌过酸肉。招待客人的餐桌和汉族没什么区别。
你可能还喜欢:
壮族有哪些风俗?
壮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回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回族为什么不吃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