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结婚的风俗文化,你了解吗?

合肥结婚的风俗文化,你了解吗?
中国是礼仪之邦,结婚是人一生的大事。因此,中国各地,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非常重视婚姻。长期以来,每个地方都形成了自己的婚礼习俗。在合肥,还有特殊的婚俗,体现了合肥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来看看。
合肥的传统婚俗突出了合肥地域文化的特点,融合了南北婚俗的精华,又不失个性。比如婚礼当天,新娘在合肥入洞房前,要和新郎换鞋,双方互穿鞋,一起入洞房,表示夫妻走路和谐,白头偕老。
轿子到了男方家,三枪宣布,男方家放鞭炮迎接。临门,两个大嫂各持火把,速绕轿子,唱道:“老嫂烧了轿子,神仙知道;火炬一亮,恶灵就跑了。”这样,就把沿途的恶鬼赶走了。这叫“辽焦”。然后,新郎在轿子前鞠了三躬,让新娘下轿。然后“全福人”拉开轿子的帘子,大姑扶新娘下轿子说:“你要送,大姑就拉;要就要,小姑扭。”这时大门已经关上了,新娘只好上前喊:“妈妈!开门。”这叫“改口”。婆婆在门口问:“回家听话吗?”“一切由婆婆指挥。”回答每一个问题,不满意就不要开门。在合肥的一些地方,角被故意拦在门口,被称为“压性子”。
新娘下了轿子,一个“全夫男”手里拿着一个饭桶或簸箕,装上米粒和豆子,扔到轿子里和地上。在现代,金银废料被用来代替。新娘下了轿子后,脚还是摸不着地。几块红毡或布袋铺在路上,交替向前延伸。新娘一个个踩在他们身上,这叫“传包”。旁边有人喊“一代一代,十代十代……”直到一万代。
合肥以前给新娘摘盖头,就是在宾客中选一个歌手,用标尺摘盖头,同时唱:“小标尺是圆的,出在鲁班山头。张班斩李半秀,群星一路照到底。当我拿到商业用的带子时,我被要求摘头巾。我拿起盖头,婆婆和婆婆都发了财……”唱完他们就开始撩盖头走了,然后就被换成了香烟糖果之类的东西。气氛很愉悦。
在热闹的房间里,有文艺和武学的骚动,文艺的骚动是新人在互相质疑诗词歌赋的时候。吴有些出于善意,只是语言动作比较粗;还有的太过粗俗,甚至野蛮,比如把新娘推倒在床上,脱掉鞋袜,扒光衣服,语言挑逗,甚至冒犯。如果没有卷子,没有武功,家人一般也不会阻拦,说“麻烦会让事情变得更糟”。通过忙碌的房间增加欢乐喜庆的气氛,同时尽快克服男女隔阂,打破僵局,促进感情和谐。
在喧闹的房间里一直到半夜,小号手吹着小号,放着鞭炮“送房”,留下亲朋好友。伴娘成双成对带餐桌筷子,新人喝“杯酒”。旧社会叫“交媾”,意思是新郎新娘在洞房里一起喝合欢酒。在古代,交媾意味着把毕分成两半,然后把它们合二为一。Mia是葫芦科植物,俗称葫芦。麻瓜分为两个,象征这对情侣原本是两个身体,用线连接,合二为一。因为“苦而不可食”,所以用来盛酒,象征着同甘共苦,成为琴与琴的结合体,共同生育,共同建设美好生活。后来就改成喝酒了
婚后第三天,新娘回到娘家,被称为“省亲”,俗称“回门”。情侣一起走,这叫“双向门”。新娘家举办了一场宴会。惠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女儿去看望父母等家人,还在于女儿嫁给了丈夫,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很难告诉别人,只好借此机会和母亲面对面商量。对于新郎来说,拜门认亲,熟悉岳父的家庭和亲属关系,以增进交流。父母表达心理意愿,劝说女儿女婿。回民一般当天返回。在肥西柳高地区,一个月后,我妈一家人来接女儿,住了整整一个月,这叫“逆月而居”。俗话说“三天归门六天接,一个月归月住”。
你可能还喜欢:
老北京独特的婚俗文化
江西世界自然遗产之一:江西龙虎山
独具特色的广西饮食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