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习俗是什么 有哪些传统民俗

正月初十习俗是什么 有哪些传统民俗
人们非常重视节日,尤其是农历节日,尤其是春节.的节日。那么,正月初十是春节习俗的什么日子呢?有哪些传统习俗?本期让我们来看看老黄历。
你可能感兴趣:老人去世第一年春节的禁忌 有什么忌讳
正月初十习俗是什么
1.斯通的生日
这一天,磨、磨等一切石器都不能移动,甚至祭祀石头,都可能伤害庄稼。又称“石头不动”、“十不动”。在河南风俗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向石头烧香致敬。午饭一定要吃馒头,想不到一年就发财了。在运城、山东等地,都有举石的动作。古雅之初,人们把一个瓦罐冻在一块光滑的大石头上。第十天早上,他们用绳子把缸鼻绑起来,十个年轻人轮流把缸运走。如果石头不落地,预示着那一年大丰收。人们把石头和大丰收联系在一起,大丰收应该来自于初十的第十声。十与石谐音。
这一天,人们避免搬动石器,不搬动石头,而是习惯于向磨、磨、粘、泰山、石甘当等神灵献祭。以前这些石制工具在除夕夜贴春联后,禁止在正月初十之前使用。正月初十以后,开封可以不用理会。
2.他娶了一个女人
古老的民俗。正月举行的鼠祭,也叫“老鼠娶了女人”“老鼠娶了新娘”。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很多地区都是正月初十。农历正月初十,很多地方会在屋角、墙角、水缸里点灯、烧香、拜纸,庆祝老鼠的婚礼。
但有些地方,晚上禁止点灯说话,以免打扰婚礼事宜,一年之内造成困扰。孩子不懂事,经常信以为真,睡不着。大人们拿着祖先的传说对孩子们说:你们嘴里要有驴粪球,耳朵里要有羊粪球,眼皮里要有鸡粪块。星星满天的时候,可以看到老鼠结婚的热闹场面,可以听到鼓声。这样的事情,孩子们当然不想做,也只好睡觉。在一些地区,人们习惯用谷物面条来蒸食物,这被称为“十子”。晚上,它被放在一个角落的洞里,供老鼠吃。
你可能感兴趣:新年寄语 2020年春节新年祝福语
3.挂灯笼
第十天挂的灯笼叫“添丁灯”。“添丁灯”的名称来源于粤语语音中“灯”和“丁”的相似性,“添丁”的意思是“添丁”。过去,在朱村,如果一个男孩出生在一个村庄,他必须让他的家人和他一起去挂灯笼在国家祭坛上,当他等到第一个月的第十天。有思想的长辈也会在灯笼上写新人的名字。在当时,这样的做法是关系到几代人传承的大事。村里负责保存家谱的长老会记录新来者的名字,他们会被算作在氏族中有名字。
正月初九晚上,村里新来的男性家属会提前准备好灯笼,12: 10后会抢着挂灯笼。在风俗传统中,早上10点挂上“头灯”,点上“头香”,真的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因此,虽然第十天就挂了灯,但当天空明亮时,灯笼已经挂在了乡村祭坛上。
4.灯笼酒
每年农历正月初十,上一年生男孩的家庭都会在社会寺庙和祠堂挂灯笼。灯笼通常用竹条绑着,盖上图案纸,写着一些吉祥的谜语;点亮灯笼里的油灯,一天天加油。如果村里需要挂灯的人很多,社会庙里又没有地方挂,那就要另设灯棚了。
“灯笼酒”是“流行酒”,分“挂灯笼酒”和“落灯笼酒”两次。主持人不需要发邀请通知。在农历正月初十,亲戚、朋友和邻居会送礼物和礼物
你可能感兴趣:春节吃饺子的象征 寓意
5.烤“狮子火”
在赵县的农村,有一种在正月初十烧“狮子火”的民俗。晚饭后,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前点一堆柴火,把烧坏的扫帚和簸箕都烧在火里,有的家庭还会专门往火里添些柏树树枝,发出“啪嗒”的响声。
这时候全家围火,烤前烤后,说:“烤腰,腰不疼;烤腿,腿不疼;烤牙,牙不疼;烤屁股,不疼;烤遍全身,百病不生。”有的孩子拿着一根插着馒头的棍子,放在火上烤了几次就吃了。据说吃这样的馒头不会生病。
6.吃面条
正月初十,蒙晋地区有老鼠结婚吃燕麦面的习俗。根据民间传统,这一天也被称为“老鼠婚礼日”。吃燕麦粉的目的是为了取悦老鼠,祈求新年好运。
正月初十是满族天苍节。这一天,内蒙古东部的满汉把糯米面捏成“小碗”蒸,西部的满汉把糯米面捏成“小碗”蒸。然而,内蒙古中西部的一些汉族人把正月初十称为鼠年婚期。
p>相关文章推荐:
新年祝福语简短创意 2020年春节节日祝福
春节吃素管一年 大年三十吃素的功德
春节吃素是哪三天 过年吃素是什么意思
春节的禁忌 中国人在春节中的禁忌
潮汕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