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女星的基本含义你知多少? _0

织女星的基本含义你知多少?
天文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测量了织女星的光度,显示该星光度略有0.03星等的变化。这个波动范围接近当时观测能力的极限,所以天文学家对织女星的光度是否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争议。1981年,大卫邓拉普天文台重新测量了织女星的星等,表明它有轻微的光度变化。因此,天文学家建议将织女星列为神盾局的一颗三角洲变星。这种恒星以类似的方式振荡,使得恒星的光度周期性波动。虽然织女星符合这类变星的物理特性,但其他观测者并没有发现这种变化,所以织女星光度的变化可能是由于测量的系统误差造成的。
天文学家利用美国白沙导弹靶场发射的X射线望远镜,在1979年观测到织女星发射X射线,这也是人类首次在太阳以外的单一主序列恒星中观测到这一现象。织女星成为天文学家在1983年发现的第一颗带有尘埃盘的恒星。红外天文卫星(IRAS)发现织女星发射红外超辐射。这种现象可能是恒星加热尘埃盘,辐射年龄只有太阳十分之一的织女星,但由于质量是太阳的2.1倍,所以寿命只有太阳的十分之一。两颗恒星都接近生命的中点。
织女星的光谱归类为A0V,温度略高于天狼星的A1V。它仍然处于主序列恒星阶段,它通过将核心中的氢冷凝成氦来发光和加热。织女星的元素丰度异常低于氦(原子序数较大),织女星的光度略有周期性变化,因此天文学家怀疑它是一颗变星。它的自转速度相当快,在赤道的自转速度是每秒274公里。离心力的影响导致恒星赤道向外凸出,通过光球层表面温度变化在极点达到最大。地球上的观测者正朝着织女星的极点望去。天文学家已经确定织女星每12.5小时自转一周,整颗恒星是平的,赤道直径比两极大23%。
天文学家观测到织女星的红外辐射过量,说明织女星似乎有一个由尘埃组成的拱盘。这些尘粒可能类似于太阳系的库珀带,是天体在碎片盘中碰撞的结果。这些因尘埃盘导致红外辐射超标的恒星被归类为类织女星星。织女星圆盘的分布是不规则的,说明至少有一颗大小类似木星的行星围绕织女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