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上孔明灯的由来

关于历史上孔明灯的由来
孔明是历史上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就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孔明灯笼也是由孔明发明的,所以它也有孔明灯笼的称号,也被称为天灯。你知道孔明灯笼的起源吗?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个民间故事。
之所以叫孔明灯笼,是因为做出来的天灯有点像孔明老师戴的帽子。其次,我们的乡亲这样说孔明灯笼的起源。孔明被司马懿围困,全军无奈。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划,命令人们带上成千上万的白纸,糊成无数的天灯。然后他们带着向上的烟的重力把它们摘下来,每一盏小小的天灯都升起来了。另外,营地里的人大喊:“诸葛老师在天灯里突破了!”司马懿信以为真,被骗过去了。这个计划救了诸葛的命。
相传五代(公元907-960年)时,福建有个沈琦娘和丈夫打仗,她把竹条扎成方形的框子,用纸糊上,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的松节油,灯光通过热风飞入天空作为军事联络信号。这种松节油灯在四川被称为孔明灯。这个灯笼看起来像诸葛亮的帽子,因此得名。
现代人放孔明灯笼祈祷。男女老少都亲自写下祝福的祝愿,象征着每年丰收的成功和幸福。清朝道光年间,先民从福建惠安、安溪县传入台湾省台北县、平溪乡、十里地区,即基隆河上游。
据十寮一带长老口述,清初十寮一带曾发生过土匪。因为地处山区,村民们逃到了山里。土匪走后,留在村里的人晚上会打天灯,作为通知躲进山里的村民可以下山并向村民报告安全的信号。
自从他们出山回家的那一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此后每年十个地区的村民都以熄灭天灯的仪式庆祝元宵节,并向邻近村庄的村民报告彼此的和平。因此,非常地区的村民也称天灯为“祝福灯”或“平安灯”。
你可能还喜欢:
闹海的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雁王昭君的由来
满人的人口和满人的分布是怎样的
维吾尔人有哪些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