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民间艺术有哪些_中华民族

其实说宗教,达斡尔人是信仰万物有灵的基础。其实这些话,归结到一个民族,其实有更深的道理。达斡尔族民间艺术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达斡尔族民间艺术有哪些
萨满教与达斡尔族传统文化
萨满教,以其巫师“萨满”命名,是以万物有灵信仰为基础,以祭祀各种神灵为内容,以一定的祭祀活动为表现形式,以我国北方民族渔猎文化和游牧文化为重点的较为原始的多神教。萨满教作为一种原始宗教,曾经被中国北方的阿尔泰民族和西伯利亚、东亚、北欧、北美的土著所信仰。在中国,历史上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和锡伯族、蒙古族和达斡尔族、突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都信仰萨满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萨满教在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中被佛教或伊斯兰教所取代,只在民间以残余形式保存下来;但在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锡伯族等民族中,一直保留到20世纪中叶。
探索萨满教的起源和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困难的课题,只能根据萨满教保存的遗迹来探索。在古代,阿尔泰语系的各民族都是在沿岸河流的深山密林中度过童年的。他们依靠从山川、河流、湖泊和海洋中攫取现成的水果作为食物和衣服的来源。抵御各种野兽的入侵,猎杀各种动物以求生存,已经成为渔猎时代人们生活的第一需求,也成为人们以不断变化的形式祈求神灵的精神需求。因此,动物崇拜在这些民族的信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民族的神话传说中,萨满被认为是秃鹰的后代,萨满帽子顶上的青铜鸟是秃鹰的象征。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渔猎生活的繁荣时期大约是其母系氏族社会的晚期。作为萨满教形成于母系社会晚期的证据,女性可以成为萨满教,这种起源的遗迹一直延续到现代。第一代萨满是女性的传说不仅在锡伯族中流传,而且在新萨满举行引神仪式时祭祀的历代萨满雕像中也有流传,最高级别的女萨满穿着神服,举着神鼓。鄂温克族老萨满尼亚拉说,鄂温克族第一代萨满妇女,名字叫“奥兰”,意为春天开花。据实地调查,从1900年到1945年,鄂伦春族部分地区的39名萨满中,有24名是妇女;海拉尔地区达斡尔族百年来产生的七位萨满中,有两位是女性。在作者1991年至1992年采访的11名萨满中,有5名是妇女(包括3名鄂温克人、1名蒙古人和1名达斡尔人)。当我们走访的族群进入宗法社会,尤其是阶级社会,女性的地位不如以前,尤其是在宗教领域,女性被视为“不洁”,受制于各种规章制度。唯一不同的是,这些“不干净”的女人,只要是神选中的,就可以当萨满。对这种矛盾的合理解释只能是,萨满教刚形成的时候,就像母系氏族的首领由女性把持一样,大部分萨满教都是由女性把持的。后来进入男权社会后,女性可以当萨满的传统得以延续。(风水www.azg168.cn)
达斡尔族民族音乐艺术
达斡尔族民族音乐主要是指民歌《扎恩达勒》、说唱歌曲《午勤》(吴春)、民间舞蹈《哈库麦》 (Ruriggler)的伴奏,以及用民间曲调改编创作的歌曲、器乐、舞曲等。
历史上没有专业作曲家、专业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只有以传统民歌为主的民间音乐。民国时期,一些达斡尔族知识分子写了一首歌,名叫《达斡尔民族的歌声多嘹亮》,这是达斡尔族历史上的第一首歌。
建国50年来,达斡尔族音乐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部分民谣已经收集整理好了。据统计,目前已收集到345首民歌,部分濒临失传的民歌已被发掘抢救。特别是随着多部达斡尔族民歌及选本的出版,传统的达斡尔族民歌得以保存,并以文字、音乐唱片翻译、录音等形式公之于众。因此,它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为达斡尔族民歌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与此同时,达斡尔族民间音乐作品大量出现,包括老歌填词、在传统民歌的基础上改编作曲,以及用民间曲调创作的歌曲、舞曲、器乐等。有一批作曲、声乐、器乐、理论研究、音乐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士。组建了以富通(名曲《草原晨曲》、《敖包相会》作曲家)为代表的音乐人团队。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民谣歌手,何德志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代表作是《心上人》。
达乌尔民歌
演唱民歌,达斡尔语称之为“赞乐达”,单调重复,悠扬高亢,是劳动者在劳动的同时随意作曲、自娱自乐的民歌形式。这种曲调很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可以跨地域交流感情。推荐阅读:黎族民间艺术有哪些
/>
达斡尔族文学民间艺术
1、达斡尔族文学包括原始氏族社会开始的民间(口头)文学和从辽代开始的作家(书面)文学二部分。
2、达斡尔族的民间文学分散文体和韵文体二大类。散文体包括神话、传说、故事;韵文体包括民歌、扎恩达勒、舞歌词、祝赞词、英雄史诗、乌钦(也称舞春)、谚语、谜语、萨满神曲词。
3、达斡尔族的作家文学包括了诗词、剧本、小说、散文、文学评论、翻译文学、报告文学(包括纪实文学)、儿童文学等。
4、达斡尔族的神话,大多反映了远古时期的先民对某种事物或自然现象的幻想性认识,并且表现了他们同险恶的大自然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如《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关于诸神的神话》等都比较典型。
5、达斡尔族的传说,数量多,内容广。大致可分为四类:1关于族源、族史、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传说;2关于部落和氏族名称、山川、地名的传说;3关于古人生活、婚嫁、文物古迹、谷种来历等传说;4关于大力士和萨满事迹、戍边军民思乡和神的来历传说。
6、达斡尔族的故事(乌日格勒)非常丰富。大致可分为六种:1传统故事;2生活故事;3笑话故事;4儿童故事;5动物故事;6 新故事
8、达斡尔族的英雄史诗,主要反映了民族形成前的先民生活,英雄主人公大多都是半人半神的形象。如《绰凯莫日根》和《阿勒坦噶乐布日特》两篇比较典型。
9、达斡尔族的民歌,在达斡尔族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侧面。大致可分为六类:劳动歌、生活歌、情歌、教悔歌、颂歌、新民歌。结构多为四句或两句一段。
10、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族长调体民歌,富有山野歌风格。“讷耶尼耶”四字组成的第一首歌词,约产生于九世纪初,先民刚从牧猎学会农耕和定居时唱出的。讷耶,达斡尔语:开吧!开什么呢?开荒种地;尼耶,达斡尔语:抹吧!抹什么呢?抹泥盖房。时至今日,达斡尔人仍然时时清唱着这第一首歌词;在有其它内容的扎恩达勒歌词里,达斡尔人仍将“讷耶、尼耶”按衬词形式保留下来了。可见对这第一首词的重视。
11、乌钦是达斡尔族的长篇叙事诗。内容十分丰富。有反映生产劳动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反映反抗斗争的、有教悔劝戒的。著名反映反军阀斗争的《少郎与岱夫》,达斡尔族民间长篇乌钦中的经典之作。 推荐阅读:畲族民间艺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