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真相到底是什么_未解之谜

你知道什么是百团吗?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和华北日军,这背后为什么会有真相?其中持续时间较长。日寇在晋察冀地区猖獗,扫荡活动十分密集。我们来看看百团大战的真相。
1.百团大战有什么特点
抗日战争以来,以* * *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对* *党的武装力量进行了极其顽强的抵抗。迫于形势,国民党不得不联合* *党抗日,却始终不承认* *党的合法地位。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役。为中国共产党阻挡日本侵略者开辟了前沿战场,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百团大战的特点之一就是规模大。彭制定作战计划时,只动员了20多个团参加战斗。但战斗开始后,各路人马自动加入队列抗击日伪,在某一点上互相衔接,再互相衔接,形成高效的军事组织体系,团结了* *方的内部力量,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
百团大战的第二个特点是持续时间长。日寇在晋察冀地区猖獗,扫荡活动十分密集,使得* *党的有效力量难以健康发展。自百团大战开始,民兵组织和游击队自动加入战斗,历时三个月。
百团大战的第三个特点是战斗结果意义重大。游击战扰乱了敌人的内部,特别是切断了敌人的运输通道,阻碍了援军的到来,使日军和伪军难以大规模集结,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百团大战前* *党领导的军队一直处于被动局面,这次战斗扭转了这种局面。主动出击有利于掌握战局,极大地鼓舞了人民对抗战的信心。
第二,百团大战的结果
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军对郑泰、同蒲、平汉、津浦等交通要道发起总攻,主要破坏郑泰铁路。经过20天的战斗,所有预定的计划都完成了。郑泰铁路的轨道、桥梁、隧道、水塔和车站遭到破坏;平汉、同蒲(北段)、实德、北宁铁路及主要道路也被切断;华北交通线路瘫痪。
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初)。任务是继续扩大战果,摧毁交通线两侧敌伪据点,深入抗日根据地。这一时期晋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赖玲战役,129师主要进行了廖宇战役,120师主要进攻同蒲路。在这些战斗中,八路军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然而,我军计划撤出的所有敌人据点都没有撤出。
第三阶段(10月6日至次年1月24日),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的报复性突袭。这期间,八路军粉碎了日伪对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突袭。
3.百团大战的真相是什么
抗战初期,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收复了大片失地,在敌后建立了晋察冀、晋冀鲁豫、华中、华南等一系列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的积极抵抗,在日寇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日寇把86万侵略军中的54万人压在解放区的战场上。日寇在解放区周围设置了许多碉堡,对解放区进行封锁和分割,对解放区实行“笼子政策”。
为了粉碎敌人的“牢笼”,主力的
百团大战并不是一场又一场胜利所引发的抗日高潮。相反,当它发射的时候,是中国最艰难的时期,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人战场。
在国际反法西斯战场上,1940年5月,法国沦陷,英军通过敦刻尔克狼狈后撤。德国在欧洲战场上战无不胜。但日本不仅积极与德意建立三国轴心同盟,还在1940年4月与苏联达成《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反法西斯联盟尚未完全建立,中国在国际上空前孤立。
正面战场上,1940年6月,著名抗日战士张自忠阵亡,长江中游要塞宜昌被中国占领。这意味着长江南北的国民党军队两大主力——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已经分裂,意味着日军已经到了三峡门口,可以威胁重庆了。1940年,原国民政府第二人汪精卫在南京组织伪政府,引起国民政府内部相当大的动摇。
在敌后战场上,日军深受八路军威胁,派兵增援华北。以勇猛著称的Tada Jun接替了因不会打仗而被戏称为“蠢元帅”的杉山肇,指挥华北作战。据国民党统计,百团大战前,华北日军354160人,不包括伪军。日军在Tada Jun的主持下,大检修碉堡路,封锁、挤压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敌后抗日战争构成极大威胁。
生存之战
Tada Jun是向华北派兵的最残忍的日军指挥官之一。他根据八路军的作战特点,煞费苦心地制定了一套摧毁敌后根据地的“笼络政策”。
自1939年夏以来,日军对根据地建立了大规模的封锁工事,目的是把八路军和老百姓分开,同时把根据地隔在敌后,使八路军失去游击活动区,使之被对方攻破。比如冀中军区的政治
委员程子华给八路军总部的电文指出:“日军最近修路的目的与过去不同”,“一是以深沟高垒连接碉堡。由任丘到大成、河间的公路 修得比地面高五尺,两旁沟深八尺到一丈……把根据地划成不能相互联系、支持的孤独小块,部队也不能转移,便于敌人逐次分区‘搜剿’。第二种修法是,汽车路 的联络向外连筑。安国县已完成三层,敌人汽车在路上不断运动,阻挡我军入其圈内。决不能让敌人修成,否则将造成游击战争的极端困难。”
1940年,这种封锁达到高潮。日军利用公路铁路部署火力强劲的机动兵团,小规模和孤立的攻击已经无法打破。这种情况下,八路军总部注意到日军依赖 交通线和兵力部署分散的弱点,决心集中主力发动一次大规模破袭作战,摧毁华北日军对根据地的囚笼政策。这个作战计划最初的针对目标仅是正太路,计划投入兵 力约22个团,实战中因为取得相当战果,故此战役规模得到扩大,最终发展成百团大战。
抗日战争中,百团大战是在以八路军为主的敌后战场上,中国军队出动兵力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反攻作战,其深远意义,时间越久看得越清晰。在东北战场,日军采取“归屯并户”政策时,东北抗日联军因王明、康生的干扰未能及时全力阻止,导致此后产生重大牺牲。对比东北和华北的情况,如果没有百团大战,敌后根据地很难摆脱被慢慢困死的命运。百团大战是华北敌后根据地的求生之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争取华北战场主动权的胜利。
半数开国元帅参战
百团大战是一场空前规模的战役,新中国开国十大元帅之中,有一半参加了这场战役。
第一位是八路军总指挥**。从目前的史料来看,**元帅是百团大战的主要设计者和发起者之一。
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的根据地逐渐摆脱了粮食等困境。此外,通过积少成多打击日军后勤,八路军拥有了比较充足的物资,各方面都积聚了很可观的力 量,可以对日军后方进行一次大规模打击了。1940年三四月间,一直强调打击日军交通线的**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交通破袭战,称之为“游击战争的战役进攻”,目的在于牵制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破坏其对根据地的封锁和侵消,并粉碎其“以战养战”的政策。
**在太行山区布置了百团大战的早期工作,直到1940年5月底返回延安,提出让较多部队参战锻炼的想法。1940年8月8日,在延安的**与在太行山八路军总部的彭德怀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共同下达了发动“百团大战”的行动命令。
百团大战期间,**尽管在延安,仍然派出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总部特务团即**警卫团等部队投入前线,成为这次战役中攻坚的重要力量。
第二位参加这场战役的元帅是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
“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在百团大战中”是一张抗战历史中著名的照片,和很多战争题材的摆拍作品不同,这张照片确实拍摄于战场之上。在彭德怀的眼前,千百名八路军战士正对日军发起最后的冲击。事后,在彭德怀蹬脚的土坷垃上,发现了五个弹孔,“彭大将军”的无畏和镇定可见一斑。
**返回延安后,彭德怀成为百团大战具体的实施者和指挥者。从8月20日开始,彭德怀和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直接指挥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打响后,各路出击部队纷纷报捷。彭德怀是一个极为刚毅严肃的指挥官,却在百团大战中露出了难得的一笑。
第三位参加百团大战的元帅是贺龙。
贺龙指挥的120师和晋绥军区是最早投入百团大战而且取得辉煌战果的部队。接到“行动命令”后,贺龙考虑晋西北夏季反“反荡”刚刚结束,部队尚未休 整补充,于是向彭德怀提出以就近破击太原以北同蒲路和忻静公路为重点的作战计划。彭德怀认为计划可行。之后,贺龙即下达了作战命令。8月20日,120师张宗逊旅部队攻克静乐康家会镇,全歼守敌一个中队,被称为百团大战第一战。
值得一提的是,康家会镇被包围的时候,日军的一个中队从静乐出发解围,途中遭到八路军截击,被打残。这个被打残的中队属于日军独立第三十六大队,该大队在百团大战前后与八路军连续发生战斗。后在国练村和阳和崖又被打两次,每次打掉一个中队,都是人员死伤殆尽,中队长阵亡。三仗下来,不知不觉,一个大队就被打残了。日军体会到了八路军零敲碎打的战术威力。
第四个参加了百团大战的元帅是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聂荣臻指挥杨成武等部发动了对石太线、宣化公路、井邢煤矿等地的大规模破袭战。
东团堡是位于宣化公路上的日军重要据点。近年,当地人发现了一块刻有日文诗篇的石碑,最后一句是“一死遗憾不能歼灭八路军”。这究竟是何人所刻,抗战时这里又发生过什么?
这里正是百团大战的战场之一。这块石碑叫做“大日本皇军驻东团堡守备队长恨歌”,作者是日军中佐小柴俊男。1940年百团大战打响后,杨成武率部猛攻东团堡据点,日本守军为其精锐组成的士官教导队,双方战斗极为激烈。最终,经三天三夜激战,日军两个大队长、170名士官生全部被歼。战后,小柴赶到战场,深感凄凉,写下了这首《长恨歌》。
第五位参加了百团大战的元帅是冀鲁豫军区负责人、129师师长***。129师各部在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下参战,作战十分积极。***指挥的部队发起了正太榆辽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这期间,最激烈的是攻打榆社的战斗。开国大将、当时担任386旅旅长的陈赓亲自督战,对日军重要据点榆社县城发起猛攻。由于缺乏火炮,最初几次攻击无法奏效。开国少将、时任工兵营营长的王耀南想出一个绝招,挑选了一批入伍前干过矿工和盗墓的战士,挖了一条直通榆社县城的地道,成功爆破榆社城城墙。八路军终于攻克了这一日军坚垒。日军守将藤本切腹自杀。战后,陈赓和周希汉等八路军将领穿上了缴获的日军军服,拍下了纪念照片。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我军参加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果最丰富的一次战役。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遏制了妥协投降的逆流。它用事实证明,**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抵抗日寇的中流砥柱。百团大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于中国人来讲,在抗日时期的一切,都是新中国改革的见证,而对于新中国的到来,也是中国**党和国民党的人争取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