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羽千里走单骑是真的吗

历史上真的发生过一个人骑几千里的事吗?至于关羽,人品一直是后人推崇的,关羽和刘备张飞的交情也是可以看出来的,那么历史上关羽走过的路是真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历史上关羽千里走单骑是真的吗
关羽千里走单骑是真实历史吗?
历史上关羽确实单骑过千里,但他没有过五关,因为曹操没有派兵追击,也没有阻止关羽离开。关羽千里迢迢孤身一人来找刘备,这是千真万确的,但这里的路途却是一帆风顺。《三国志关羽传》年,关羽确实投降了曹操,从曹操那里安全离开。
曹操之所以攻打刘备,是因为刘备先投靠了曹操,但是当刘备奉曹操之命去拦截袁术的时候,刘备趁机杀了徐州刺史车胄,然后让关羽守邳,带领徐州。所以曹操后来攻打刘备,刘备战败逃走,关羽战败被俘。从此就有了关羽一个人骑马千里的故事。关羽确实解决了历史上张辽对白马的围攻,斩了阎良和诸军,被封为汉寿侯婷。建功立业后,曹操知道关羽要走了,想用赏赐留住关羽,但关羽最终留下一本书,回到了刘备身边。曹操身边的人都想杀关羽,曹操却认为不如放了关羽。这是一段漫长的历史旅程。
关羽在历史上是个讲义气的人,并没有因为曹操的赏赐和礼遇而背叛刘备,这也是后世对他无比敬仰的原因之一。关羽是个勇者,受到历代朝廷的尊崇和称赞。《三国演义》年,关羽是蜀中五虎之首,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可能武力的军事贡献并不是衡量其伟大与否的标准,而是关羽的品质让人尊敬。
关羽千里走单骑的结论
第一,关羽找到刘备的时间一定是在曹操两次杀死阎良、文丑之后,刘备从汝南回到袁绍大军之前。
第二,关羽直接从正面离开曹操,不可能带走刘备被俘的妻儿。战争处于爆发的边缘。曹操和他的将军们不会把他们的家人带到前线,更不用说刘备的家人了。他们应该被软禁在徐都。以后可能是曹操做了人情,主动让他们回去。
第三,关羽找到了刘备的位置。这也是最值得怀疑的一点。关羽出发的地方是曹操的军队,这个可以确定,但是去哪里找刘备呢?根据《关羽传》,好像是袁绍军中发现刘备;但根据《先主传》记载,似乎刘备是在汝南地区被发现的。在我看来,是在汝南地区。因为《关羽传》中“奔向袁俊”这句话的小心味道,不清楚刘备是不是在袁绍军中找到的,但关羽出发时先去袁绍军中寻找。这时刘备很快就被袁绍派到汝南工作。关羽是个聪明人。他刚刚杀了袁绍大将阎良。他不能直接冲向袁绍大军。他应该在路上找到确切的消息。关羽得知刘备南下汝南,然后追踪寻找刘备,与《先主传》的记载相符。
第四,关羽到汝南才找到刘备。虽然距离很远,叫一个人骑一千里也可以夸张,但是过五关,砍六关,绝对不会发生。地理上,沿途没有《演义》中提到的洛阳关、荥阳关之类的关隘,关羽基本上顺着刘备的路线南下,刘备率领一队人马一路畅通无阻的通过,关羽一个人不会受到太大的阻碍。如果真的发生了镇守关的将军带领大军挡住去路的情况,毕竟拳头难打四手,关羽又如此勇猛,一次又一次的切断关隘是不可能的。不过很有可能关羽在路上遇到了一些抢马抢财的亡命之徒,专门抢劫杀人越货,然后照顾了这些人物就上路了。
虽然关羽去找刘备不可能有传奇的经历,但并没有伤害他的光辉形象。
深情义气,重承诺轻生死,真是君子!
关羽的辉煌行为,让后人仰慕了一千八百多年。
刘备配得上关羽的行为,也配得上后人的敬仰。
古代的英雄互相欣赏,英雄永远不会尊敬熊。一千年前是这样,一千年后依然如此。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来都是相互的,除了父母对孩子的爱(这就是它的伟大之处),交朋友,谈恋爱都是一样的。一个交心,一个不交心,注定是知己;一边把心转向明月,一边照在沟渠上,注定是情人。
刘备值得关羽等人付出一切,一定有内在的原因。虽然史书上记载的不多,但是我们还是能读到一些字里行间的东西,比如刘备的魅力,理想的灵感,共同的事业,相互的气质,深厚的情谊。
民间故事里,张飞也是分开的,然后三兄弟就聚集在古城里。史书上没有相关记载,张飞很可能一直在护送刘备,没有分开。
是先分开再团聚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他们一路风雨兼程。他们经历了十几个春夏秋冬,从三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了《谢谢先生》里的三个中年人;他们会继续走下去,从三个不迷茫的中年人,到三个烈士垂危的老人,最后走到生命的尽头。
关羽千里走单骑是否在历史上发生过?
> 关羽虽然在下邳之战中被曹操擒获而投降,但关羽一心想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这已经是个人尽皆知的秘密。早在斩颜良解白马之围之前,曹操就已发现关羽并不想安心为他干活,就派与关羽私交不错的张辽前去试探。关羽对朋友一向非常坦诚,对张辽毫不隐瞒地说出了真心话:“我深知曹公待我不薄,但我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绝对不会背叛他。我终究不会留在这里,不过要在立功报答曹公之后才会离开。”
听了关羽的真心话,轮到张辽为难了:如果将实情告诉曹操,怕曹操会杀了关羽,是对朋友不义;如果不告诉曹操实情,又是对老板不忠。张辽左思右想,还是认为“忠义”二字“忠”字在先,于是向曹操报告了实情。
得知一切之后,曹操的做法显示出一个成大事者的宽广胸怀。他不但没有杀关羽,反而更加敬重关羽,给予高度评价:“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三国志》注引《傅子》)。
袭杀颜良之后,曹操意识到关羽离开自己的时间不远了,于是赏赐更加丰厚。换作别人,感到曹操如此广阔的胸怀,受到曹操如此盛情的厚待,再考虑一下寄人篱下的刘备的莫测前途,与代表中央政府的曹操的美好前景,忘掉刘备归顺曹操,是一件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天经地义的事情。
关羽,之所以被世人传诵了一千八百多年,正因为他此时的决定。
决定离开曹操,前去寻找刘备。
虽然跟随曹操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博取功名如拾草芥,我却毅然离去,因为这些不是我最看重的。
虽然追随刘备前途莫测,要成就一番事业实在太难,我却毅然前往,因为我最看重的是兄弟情义,是道义之所在,即便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生命诚可贵,功名价更高。若为道义故,二者皆可抛。
当年曾誓以共死,说到就要做到。这一句承诺,力重千钧。
几天后,关羽将曹操赏赐的所有财物全部摆放整齐,还写了一封类似于辞职书之类的书信,然后拍马前去,寻找那个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刘备。
哪怕山高水远,路途艰险,哪怕江湖险恶,生死莫测,不管你在哪里,我一定要找到你。
关羽寻找刘备,被后人演义成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传奇故事,几乎是地球人都知道。
那么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是否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小的辨别。在《三国志》的《关羽传》《先主传》《武帝纪》中都有关羽辞曹归刘的记载,但这些记载有所出入。
《关羽传》:奔先主于袁军。
《先主传》:(袁)绍遣先主将兵与(刘)辟等略许下。关羽亡归先主。
《武帝纪》:公(曹操)还军官渡。(袁)绍进保阳武。关羽亡归刘备。
据《关羽传》来看,关羽是从曹操军中直接前往袁绍军中寻找刘备。
据《先主传》来看,关羽找到刘备的时候,刘备已经受袁绍派遣在汝南一带开展工作。
据《武帝纪》来看,关羽是在两军阵前离开,前去寻找刘备的,但没有说地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