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_中华民族

佤族服饰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佤族的服饰?以下是一篇关于佤族服装特征的相关文章。过来看看!
佤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
佤族服饰简单介绍
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他们的服饰大多是黑色的,用红色装饰,基本上保留了古代山地民族的特点。佤族妇女的装饰很独特,她们喜欢戴大耳管、宽手镯和藤环,这表明了佤族人的坚强性格。相对来说,男装除了黑包头没什么特别的。但是我喜欢纹身,大部分都是胸口刺牛,手腕刺鸟,腿上刺山林图案。出门的时候经常带着花袋子和长刀或者火枪,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感觉。女性的服饰特征是鲜明而不同的。最突出的是戴一个3厘米左右宽的银箍,留长发;身着靛蓝无领裙,右开襟,横花筒裙。腰间系着一条红布宽腰带和几十个藤圈。挂耳挂肩的圆耳钉,大银领,细项链。年纪大的人喜欢戴一个五厘米左右长的伞状大耳筒,筒顶上刻有各种图案。有的女人把香花药草放在耳管里,有的放人民币在里面,出去市场想拿就拿,很方便。在佤族聚居的西盟,不同家庭的贫富妇女都有一对宽大的手镯,常年戴在手腕上。手镯大约五厘米宽,主要由银制成。上面装饰着精美的图案,美丽而有光泽,是佤族妇女最喜欢的装饰品。推荐阅读:塔塔尔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
佤族的男女服饰特点
南子服装
佤族的服饰有地域差异。西联的男人一般都是穿黑蓝无领短外套,穿大裤裆宽筒黑或蓝裤子,剪头发。黑蓝白红布,喜欢戴银手镯和竹饰品,出门肩上扛长刀和包。女性常穿紧身无袖上衣,十字头V字领,下面穿红黑横条纹,佩戴银、竹、藤饰品。他们喜欢用竹子或藤条装饰脖子、腰、胳膊和腿。男女老少都喜欢穿很有民族特色的佤族包包,年轻男女也作为爱情的信物。服装原料多为自制的棉麻布料,染有红、黄、蓝、黑、棕等多种颜色,搭配各种颜色的线条,编织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佤族妇女从事家纺。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家用纺织品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长期以来,佤族缺少衣服穿是一种普遍现象。有的女人只穿亚麻裙,有的男人只穿羞耻布。解放后,他们穿衣服更普遍了。男女赤脚,不穿鞋,不会做鞋。
男士理发,头包包头。包头巾有黑、白、红三种。男人穿短衣服,裤子又短又胖,还黑。年轻人一般戴竹藤做的项圈,少数有钱人戴银项圈和手镯。有些男人也有耳朵纹身。
女装
每个村庄的妇女服装都不一样。越宋时期的女性穿的是又长又大的裙子。马三女性穿着无领夹克、短裙和打底裤。芒星、翁家科等村落,由于拉祜族的影响,有类似拉祜族的大衣,裙子也和宋岳一样。在中科和永光村,上衣与拉祜族和汉族相似,裙子与马三相同。女人都是长发,不梳辫子,两颊两肩两边用披肩撒头发,从额头到后脑勺用发带拢头发,既能保证头发不散落在面前,又美观好用。发带是佤族妇女最有特色的头饰,在中国各民族中只有佤族人使用。是识别佤族最简单的标志。它呈半月形,中间宽,两端窄,长约30厘米,中间宽约10厘米。多为铝银材质,也有竹藤材质。耳朵上戴银戒指(最大直径大概六七分),脖子上戴银项圈,还有几串珠子(有的珠子还含有贝壳)。腰间有几个竹环,腿与大腿之间有竹环或藤环,手臂与手指之间有银饰,手指上有戒指。这种衣服太重,不方便,但是佤族人觉得很好看。
佤族服饰的审美特征
1.仍然是红色和黑色的色彩美
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流行的形式”(《政治经济学批判》),说明了色彩对服装美的重要性。佤族崇尚黑色和红色,他们的服饰只以这两种颜色为主色。甚至他们的牙齿和皮肤都是美丽的黑色,这被认为是勤奋的象征。其他颜色,如灰色、绿色,基本不涉及。原因如下:佤族对红黑的崇尚来源于对土地和火的崇拜。红色是火光和太阳的象征,是生命的象征,是原始先民战胜混乱、抓猪抓兽、求生的武器。黑色是土地的象征,人还是黑的,因为皮肤黑,头发黑,眼睛黑。(2)佤族对服装色彩的偏好也符合自己的特点。佤族人皮肤比较黑,不适合在穿衣装饰时搭配鲜艳或炫酷的颜色。原生红色和黑色是搭配肤色的最佳选择。佤族服饰的色彩体现出一种野性之美。佤族人勇敢、野性、能干,红色代表温暖,黑色代表深沉,正好印证了他们的国民性,这与傣族人爱水、浅色、冷色调的服饰不同,表现了他们如水、亲情的国民性。
2.简洁对称的形式美
佤族服饰简单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双排扣上衣、制服裙、发带,没有过多的天鹅绒、银饰、刺绣等装饰。与苗族、景颇、白族等色彩丰富多彩的传统服饰相比,它们要简单明亮得多,甚至没有装饰性的花绣,这与佤族居住的地理和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也与佤族人个性直爽、干练有很大关系,而服饰中又处处体现出整齐一律的对称的形式美。整齐一律,是最简单的形式美,佤族服饰的对襟上衣,衣物对称地点缀着牛头,葫芦等图案,无一不是对称的,体现佤人最为质朴的审美规则。形式美的最高法则是多样统一,即和谐。佤族服饰中从头人到老百姓,服饰复杂多样,但总体风格则是惊人的一致,一套衣服在穿著者身上,不仅上下协调,完美一体,而且与穿著者的性别年龄,身份是那样合拍,同一个人,一生中不同的衣服也表现出不同的社会角色和感情意愿,这不仅是服饰自身色彩,形式的统一,还是服饰与穿著者情感和心理的统一。3.跨越时空的直观美和动态美
民族的风格具有一种根基,它不是短时间的时髦,不会象今天来自海外的最新时代式样,明天就会抛弃,它美感常在,民族特色的美具有柏拉图的“形式的终极性”。这就是民族服饰美感永驻的奥秘。
不须经过有意识的推理过程就能即刻作出的判断的美是直观美,如白族服装的明丽、傣族服装的妩媚、景颇族服装的凝集等直观性的直感一样,佤族服饰同样具有野性而质朴的美感,这种美能透过每一件服饰表现出来,扑面而来。让人马上就可以感受得到,而且,佤族服饰的这种直观性的美是跨越世界而不变的,它的许多元素至今还能成为潮流,例如大圆圈耳珠,短褂短裙,及膝的护腿,以及银手镯至今在大街上依然是流行美的元素而长盛不衰,并且由佤族服饰改变创新出许多新的流行式样。
同时,佤族服饰的动态美在佤族人民劳作和舞蹈时能得到体现,例如阿佤人在种谷时往往举行栽秧赛,劳动场面充满欢乐和紧张,而穿着短褂的青年男女甩开手臂,一双双栽插的手闪电般地移动,手臂上的银镯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叮当作响,裙裾翻飞,红色或黑色衣服与不断延展的绿茵相映,美不胜收。在剽牛舞上,人民穿着节日盛装,整齐划一地以强而有力且双膝屈伸的韵律,带动全身弹动,再加以甩毛舞蹈,服饰因动作而更显出野性与力量,女性的衣裙更显著柔美而富有弹性的健康苗条的美。再如大力舞,显示出佤族男子的刚性美,无袖短褂露出结实幽黑的肌肉,宽大的裤腿随力量而振颤,更富有野性的刚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