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布依族的民风民俗_民俗礼仪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主要生活在贵州省,那么你对布依族的民俗了解多少?我们来看看布依族的民俗。
关于布依族的民风民俗
布依族的特色服饰
布依族妇女几乎都是纺织刺绣专家。在母亲的指导下,一个布依族女孩几乎可以很快从种棉(麻)、纺纱织布到印染缝纫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至于刺绣,是布依族妇女擅长的传统工艺。女性往往把自己精致的刺绣(包括裙子、袖口、蕾丝、绣花鞋、窗帘、枕套、马甲、吊带等)看得很重。)作为珍贵的礼物或美丽的象征。在这些刺绣品中,女性很珍惜衣服背花(也就是背小孩的吊带布),因为衣服背花的刺绣特别注重缝线和图案的对称和整洁。在熟练的刺绣专家的指导下,一件衣服背面的一朵花只有经过反复练习才能完成,往往是在谈恋爱的时候,你才会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纯真真挚的感情绣在这些精致的图案上。此外,一些有能力的老奶奶,在第一个孙子满月的时候,习惯性地送这样一条绣花带子作为礼物,庆祝小孙子的健康成长。
布依族男女服装常缝蓝、蓝、黑、白。男式服装款式各地基本相同。大多数年轻人戴头巾,穿双排扣夹克(或大排扣礼服)和裤子。大多数老年人穿衬衫或长袍。女性服饰因地域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比如在八达河聚落,七八十岁以上的女性依然保留着传统的布依族服饰,头上缠着蓝黑两色的布料,穿着蓝色的无领双排扣大袖上衣,沿右翻领无领缝有两寸宽的镶边,上衣的下角绣着各种色彩鲜艳的滚边。传统上,内衣的袖口比外套的袖口长而小,而外套的袖口则更大更短。内外袖的刺绣图案非常特别,明亮美丽。似乎两袖大小相同,长短协调,袖口外露的色彩层和谐重叠,格外醒目。当时的老一辈大多穿蓝黑长裙,有的穿青布腰身或绣花围裙,还穿了一双漂亮的翘鼻花绣花鞋,俗称“猫鼻花鞋”(布依语叫“高”)。整套服装可以说是集纺织、印染、采花、刺绣等手工艺术于一体。正是因为整个身体来自布依族女性灵巧的双手,所以收藏缝制这件衣服往往被作为衡量一个布依族女性是否聪明能干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中年妇女的包头已经换成了白毛巾,上衣换成了一领或者低领,下面镶两三个彩布边再压右。衣领前的结用银泡纽扣装饰,而双手的袖口依然保持着老一辈人的传统风格,而下半身则换成了长裤,但是脚下的绣花鞋渐渐变成了半月形或者脚趾绣着小花。改头换面后,布依族女装依然看起来干净优雅,简洁庄重。未婚女青年的服装除了和中年妇女普遍相似外,只喜欢在包头布的末端绣上极其鲜艳的图案,暴露在头顶和护发银头之间,洒脱、帅气、美丽。在盛大的节日或宴会上,女人仍然喜欢戴各种各样的银饰,如耳环、戒指、衣领、发夹和手镯。生活在混居地区的布依族妇女特别注意戴一个10英尺长、5英尺长的头饰,一般还是穿蓝、蓝、黑、白的右大衣和大排扣夹克,少数还穿长裤。
布依族的食俗
布依族主要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其余分散在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布依族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历史悠久。
布依族人有空一日两餐,忙时三餐。以大米、玉米为主食,辅以小麦、高粱、土豆、豆类。大部分都是用木锅和鼎锅煮饭,包括红烧米饭、玉米拌饭、糯米糕、米粉、饵料块、豌豆粉、年糕等。其中以糯米团子、花米、芝麻油饼最为知名,多用于祭祖或宴席。
它们的肉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也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饪方法多为烧、煮、炸、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布依族人酷,嗜狗肉,说肥羊不如瘦狗。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贵宾是一种高度的礼貌。他们选狗的标准是‘头黄,二黑三花类,白狗肉味最钝’。烤炖狗肉,狗灌肠,花江狗肉都是比较有名的。贵州布依族人结婚喜欢用黄牛当食物。
凉菜,‘苔冻肉’和‘豆沙拌豌豆’是布依族人最喜欢的食物。酸菜和酸汤几乎是每顿饭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女性。布依族人大多擅长做咸菜、腊肉、豆豉,独特的民间泡菜“盐酸”在国内外都是家喻户晓。还有血豆腐,香肠,还有用干鲜竹笋和各种昆虫做成的风味菜肴。它还擅长准备辛辣食物、辛辣食物和泡菜,以美味、酸辣为其美。
酒在布依族人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年秋收后,家家户户都要酿造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常年饮用。布依族人喜欢用酒招待客人。客人无论喝多少,总是以酒为主,这叫‘迎宾酒’。喝酒的时候,用碗代替杯子,猜拳头,唱歌。布依族地区有一种茶,不仅味道独特,而且名字好听,就是少女茶。清明节(中国传统的祭祀扫墓节)前夕,女孩上山采摘茶叶的尖锐嫩滑味道,煸制后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将茶叶一片一片折成锥形,晒干,再加工成锥形的少女茶。少女茶不仅外形美观,
而且质量精良,是茶叶中的精品。这种茶叶只赠亲朋好友。在谈恋爱或订亲时,由姑娘赠送给情人。姑娘茶,姑娘采,姑娘做,这就是姑娘茶茶名的来历。年节食俗
有的节日与汉族相类似,有些则为本民族所专有,如"了年"(正月最后一天)、三月三(地蚕会节)、四月八(牛王节)、六月六(祭盘古)、吃新节等。其中,正月初九"煮生食",正月三十吃"芝麻油团耙",三月三吃"苞谷花",四月八吃"四色糯米饭",六月六吃"煮鸡"等,大都与民族传说和乡风教育有关。
宴客食俗
布依族重礼好客,贵宾到来,必有"进门酒"、"交杯酒"、"格当酒"、"转转酒"、"千杯酒"和"送客酒"等六道酒礼。若是敬献猪肉,是祝客人来年养大猪,收成好;若是敬献鸡肉,鸡头奉给首客,象征吉祥如意,鸡翅奉给次客,表示腾飞,鸡腿奉给三客,意为脚踏实地。宴席中还唱《祝酒歌》和《宵夜歌》,前者是殷殷劝酒,后者要将餐桌上的所有物品、食品都-一唱出,表现出他们的心智和才华。推荐阅读:关于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布依族的禁忌
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习惯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布依族村寨的山神树和大罗汉树,禁止任何人触摸和砍伐。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孩子体弱多病,父母就要给他寻找保护人干爹、干妈。寻找干爹、干妈有两种方法:一是择日在家等候,3天内第一个登门的人,即为孩子的保护人;二是择吉日由父母领着孩子,在路上等候第一个过往的行人,即为保护人。推荐阅读:关于藏族的民风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