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几月几日_农历历法

你知道春天什么时候开始吗?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的由来是什么?立春的习俗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立春是几月几日
立春是什么时候
万年历
2015年2月4日,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立春
2016年2月4日,农历新年,春天的开始
详解立春的由来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春天是秋天收获的关键。民间谚语里有一句话叫“年计在于春”。春天的旧开始不仅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立春之日,天子会前往东郊王公大夫迎春,号令武德。《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开始制作始春土产牛,并遮盖出土牛,以示朝夕耕种后世的封建统治者会在这一天举行鞭春仪式,旨在鼓励农耕和发展生产。
从此,中国一直以立春为立春。立春从天文分,在自然界,在人们心目中,春天是温暖的,鸟语花香;春天是生长,是耕耘,是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天是指平均温度在10到22之间的时期。到了立春的时候,人们明显感觉到白天变长了,太阳变暖了。气温、日照、降雨量往往处于一年的转折点,有上升或增加的趋势。春季作物生长加快,油菜抽薹和小麦拔节期耗水量增加,应及时浇水追肥促进生长。农民的谚语提醒人们:“立春下雨,早起晚睡。”大春的农业准备工作也已经开始。虽然“春天”已经确立,但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出现霜冻,再过几年就会出现“春天雪太晚,穿树飞花”的景象。在安排农业生产时,应该考虑这些气候特征。人们经常寻找春天的信息在哪里?柳条伸出的嫩芽“比黄金还嫩,比丝绸还软”;渴望从土壤中冒出来的草在等待“它们在春风中又长高了”;在田间辛勤劳作,赢得新丰丰收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俗称“大春”。立春,有时在十二月,有时在农历正月。春天开始后,意味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农历正月没有“立春”,北方叫“寡妇年”,岭南叫“盲年”。有感情的人都赶在今年年底前结婚,正值“双春”,餐厅很受欢迎,赚了不少钱。这个习俗是从哪里来的?真的合理吗?应该是考究!历史上使用的历法有阳历、阴历、阴阳合历,而“盲年”是阴阳合历某种“对齐”排列的结果。
阳历,可能是我们祖先最早使用的历法,是根据太阳运行规律制定的。古人认为太阳绕着地球转,一年转一次。今天我们知道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时期,古人却知道相反。据学者研究,战国时期也有阳历,以天干的名义一年十个月,以地支的名义把每月36天分为30天和12天。在这种情况下,节气的排列以“夏至”和“冬至”开始,然后是“春分”和“秋分”。
这个习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无法考证,但肯定是在汉武帝以后,采用阴阳历的时候。至于禁忌的原因,则与农业和生育有关:
首先,以无立春为禁忌与农业有关。在古代,农业是基础,立春是一年中农耕的开始,是一个重要的节日。皇帝和地方官员举行了一个“劝农”的仪式,民间仍然留有“旦”的习俗
“春天的开始”是春天的开始。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古人不得不做两件事:第一,送走寒冬,造土牛,鞭打它们。土是阴的,牛是丑的,十二月是丑的,殷琦是最重的,鞭打本地的牛,作为驱赶阴寒的标志。二是欢迎春阳,春阳是男生。《后汉书?祭祀志》县市地方欢迎仪式:“立春之日,人皆绿,东郭外迎春。让一个男生在青衣上穿绿色的毛巾和衣服,先在东郭外爷。来过春节的,从野外出来,欢迎的,拜一拜,还一拜。”男生的出现象征着东方和阳光的缺乏,代表着春天的来临。
立春的习俗
踏春:立春后,人们喜欢在春暖花开的日子外出踏春,俗称探春踏春,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咬春:立春自有美食,主要是春饼、萝卜、五香盘等。在南方
方则流行咬春吃春卷。其实咬春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主要是通气,使人保持青春不老。五辛盘是由五种辛辣食物组成,用葱、蒜、椒、姜、芥等调和而成,作为就餐的调味品。句芒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立春之日民间习俗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山东迎春祭句芒时,根据句芒的服饰预告当年的气候状况:戴帽则示春暖,光头则示春寒,穿鞋则示春雨多,赤脚则示春雨少。广州地区则在立春前后,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鞭春牛:鞭春牛,又称鞭土牛。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除了黄历上有春牛图外,各地年画中也普遍刻印春牛图,作为春节期间的吉祥图。推荐阅读:2015年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