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吕不韦的故事

吕不韦是秦朝的宰相,也是商人和思想家,与秦始皇有着政治上的矛盾。在最后的结局中,吕不韦害怕被杀,选择喝鲢鱼。那么历史上吕不韦的故事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历史上吕不韦的故事
吕不韦
(292-235年前),姓蒋,吕,生于濮阳,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华县)人。战国末期,他是著名的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宰相。
公元前251年,秦王赵翔去世,太子安郭俊继位为秦孝文王,立后一年去世。储君以秦庄襄王的身份登上王位。前249年,以吕不韦为宰相,封为文心侯。河南洛阳10万户,食客3000,家庭成员1万。庄襄王死了,年轻的太子成了王,吕不韦是襄邦,所谓“关中”,他独断专行。
吕不韦主持编纂的《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八观六论十二期二十余万字。它融合了先秦诸子学说,“儒墨合一,名法合一”,故史称“杂家”。这本书完成的那天,它挂在乡下,那些声称能改变一个词的人将得到一千美元的奖励。这就是“千言万语”。
他在位时,夺取了周、赵、魏之地,建立了三川、太原、董军,为秦王吞并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被牵连到老艾集团的叛乱后,被解除了湘帮的职务,外出在河南封地居住。不久,秦王下令举家迁往蜀地,吕不韦怕被杀,就喝了鲢鱼自杀了。
历史上吕不韦的生平
吕不韦是杨宅的大商人。他从一个地方旅行到另一个地方,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因此积累了大量的金钱。
公元前267年(王40年),太子死于魏国,被运回国内安葬在智阳。公元前265年(王召四十二年),他的二儿子安国君被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郭俊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妾,名叫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郭俊有一个排行中间的儿子,名叫子楚,而子楚的母亲名叫季夏,不受宠爱。被发配到赵国做秦国的人质。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楚国并不礼遇。[5]
蜀将之孙在赵被劫为人质。他的车马和日常财务使用都不富裕,生活尴尬,不如意。吕不韦去邯郸做生意。遇见子楚后,他非常喜欢它。他说,“子楚就像一种奇怪的商品,可以囤积起来。要高价出售”(成语“舶来品可以活”。
于是他去拜访子楚,对他说:“我可以点亮你的门。”子楚笑着说:“我们先把自己的门放大,再来放大我的门!”吕不韦说:“你不明白,我的家庭将不得不等待你的家庭蓬勃发展。”子楚知道吕不韦的意思,所以他带他坐下来谈了谈。吕不韦曰:“秦王已老,安国君已立太子。私下听说安很宠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只有华阳夫人可以选王子。现在你有20多个兄弟,排在中间。你不受秦王的青睐。你在赵做人质已经很久了。即使死了,安继位,你也不要指望与你的大哥和迟早会在的其他兄弟竞争。”子楚说:“是这样,但我该怎么办?”吕不韦说:“你很穷,很尴尬,你是作为客人住在这里的。不能给父母什么,也不能交朋友。虽然我在并不富裕,但我愿意花几千块钱,游说你西进秦,服侍安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叩头谢了,道:“若你的计策成了,我愿与你分秦之地。”
协助子楚
吕不韦于是拿出500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招待客人之用;他拿出500金去买稀有的玩物,带他到西边去游说秦。他首先拜访了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和君,并把他带来的所有东西都给了华阳夫人。顺便说一下,当谈到子楚的智慧和才华时,他结交的王子和客人遍布世界各地,他经常说:“我子楚把我的妻子当成母亲,日夜哭泣,想念我的王子和妻子。”。
夫人很高兴。吕不韦趁机请华阳夫人的姐姐劝说华阳夫人:“听说以美服人的人一旦色变就会失宠。现在,夫人,你为王子服务,但是你被爱着,但是你没有儿子。如果你不早点在太子的儿子中造就一个有才华有孝心的人,让他做继承人,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对待,那么你的丈夫活着的时候就会受到尊重。他死后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最后也不会失势。这是人说的,可以得到万代的好处。外貌漂亮的时候不要打基础。如果等到外貌失败,爱情失去,虽然想和王子谈,但有可能吗?现在子楚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处于排名的中间。不能按顺序确立他为继承人,亲生母亲也不受宠爱。他会主动依附妻子。如果此时妻子真的能提拔他为继承人,那么你的妻子将在秦国受宠一辈子。”
华阳夫人以为是这样,在安方便的时候,委婉地说起赵的人质,很有才华,受到来往的人的称赞。然后他哭着说:“我真幸运,能填满后宫。”
,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子楚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安国君答应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决定立子楚为继承人,安国君和华阳夫人都送好多礼物给子楚,而请吕不韦当他的老师,因此子楚的名声在诸侯中越来越大。吕不韦选取了一姿色非常漂亮而又善于跳舞的邯郸女子一起同居,直到她怀了孕。子楚有一次和吕不韦一起饮酒,看到此女后非常喜欢,就站起身来向吕不韦祝酒,请求把此女赐给他。吕不韦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已经为子楚破费了大量家产,为的借以钓取奇货,于是就献出了这个女子。后来此女生下儿子名政。子楚就立此姬为夫人。出任秦相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五十年),派王齮围攻邯郸,情况非常紧急,赵国想杀死子楚。子楚就和吕不韦密谋,拿出六百斤金子送给守城官吏,得以脱身,逃到秦军大营,这才得以顺利回国。赵国又想杀子楚的妻子和儿子,以子楚的夫人是赵国富豪人家的女儿,才得以隐藏起来,因此母子二人竟得活命。
公元前251年(秦昭王五十六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国也护送子楚的夫人和儿子赵政回到秦国。
安国君继秦王位,守孝一年后,加冕才三天就突发疾病去世了,谥号为孝文王。子楚继位,他就是秦庄襄王。庄襄王尊奉为母的华阳王后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称为夏太后。
公元前249年(庄襄王元年),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庄襄王即位三年之后死去,太子赵政继立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邦,称他为“仲父”。秦王年纪还小,太后常常和吕不韦私通。吕不韦家有奴仆万人。
一字千金
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被称为“四公子”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名扬四海。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而自己也是堂堂秦国丞相、秦王的仲父,不应该被他们比下去,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他还把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但是最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
祸乱宫闱
秦王政越来越大了,但赵太后一直淫乱不止。吕不韦唯恐事情败露,灾祸降临在自己头上,就暗地寻求了一个阴茎特别大的人嫪毐作为门客,不时让演员歌舞取乐,命嫪毐用他的阴茎穿在桐木车轮上,使之转动而行,并想法让赵太后知道此事,以此事引诱她。太后听说之后,真的想在暗中占有他。吕不韦就进献嫪毐,假装让人告发他犯下了该受宫刑的罪。吕不韦又暗中对赵太后说:“你可以让嫪毐假装受了宫刑,就可以在供职宫中的人员中得到他。”赵太后就偷偷地送给主持宫刑的官吏许多东西,假装处罚嫪毐,拔掉了他的胡须假充宦官,这就得以侍奉赵太后。赵太后暗和他通奸,特别喜爱他。后来赵太后怀孕在身,恐怕别人知道,假称算卦不吉,需要换一个环境来躲避一下,就迁移到雍地的宫殿中居住。嫪毐一直跟着赵太后,得到的赏赐非常丰厚,而太后凡事也都由嫪毐决定。嫪毐的仆人有数千人,希望做官而自愿成为嫪毐门客的,也有上千人。
公元前240年(秦王政七年),庄襄王的生母夏太后去世。孝文王后叫华阳太后,和孝文王合葬在寿陵。夏太后的儿子庄襄王葬在芷阳,所以夏太后另外单独埋葬在杜原之东,称“向东可以看到我的儿子,向西可以看到我的丈夫。在百年之后,旁边定会有个万户的城邑”。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有人告发嫪毐实际并不是宦官,常常和赵太后淫乱私通,并生下两个儿子,都把他们隐藏起来,还和赵太后密谋说“若是秦王死去,就立这儿子继位”。于是秦王命法官严查此事,把事情真相全部弄清,事情牵连到相国吕不韦。这年九月,把嫪毐家三族人众全部杀死,又杀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并把赵太后迁到雍地居住。
忧惧自尽
秦王想杀掉相国吕不韦,但因他侍奉先王有很大功劳,还有很多宾客辩士为他说情,所以秦王不忍心处罚吕不韦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免去了吕不韦的相邦职务。等到齐人茅焦劝说秦王,秦王这才到雍地迎接赵太后,使她又回归咸阳,但把吕不韦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又过了一年多,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吕不韦。秦王恐怕他发动叛乱,就写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一想到自己已经逐渐被逼迫,害怕日后被杀,就喝下酖酒自杀而死。 秦王所痛恨的吕不韦、嫪毐都已死去,就让迁徙到蜀地的嫪毐门客都回到京城。
历史名人评价吕不韦
司马迁:“不韦及嫪毐贵,封号文信侯。人之告嫪毐,毐闻之。秦王验左右,未发。上之雍郊,毐恐祸起,乃与党谋,矫太后玺发卒以反蕲年宫。发吏攻毐,毐败亡走,追斩之好畤,遂灭其宗。而吕不韦由此绌矣。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
司马贞:“不韦钓奇,委质子楚。华阳立嗣,邯郸献女。及封河南,乃号仲父。徙蜀惩谤,悬金作语。筹策既成,富贵斯取。”
刘克庄:“豫建无长虑,旁窥有贩心。绝嬴由吕相,继马乃牛金。
徐钧:“谋立储君谁孕姬,巨商贩鬻巧观时。十年富贵随轻覆,奇货元来祸更奇。”
张载:“秦市金悬鲁史修,措辞当日两难求。书传果在西迁后,锥口诸儒未必休。”
王世贞:“自古至今以术取富贵秉权势者,毋如吕不韦之秽且卑,然亦无有如不韦之巧者也。凡不韦之所筹筴,皆凿空至难期,而其应若响,彼故自天幸,亦其术有以摄之。”
王士禛:“余素不喜李贽之学,其《藏书》、《续藏书》未尝寓目。近偶观之,其最害道者莫如《论狂狷》一篇。其言谓放勋狂而帝,文王狂而王,泰伯狂而伯,皆狂也。舜也、禹也、汤、武也、太公、周、召,皆狂也。汉高帝,狂之神;文帝,狂之圣也。此等谬论,正如醉梦中呓语,而当时诸名士极推尊之,何哉?若以李斯、桑弘羊、吕不韦、李园、贾诩、董昭为名臣,温峤为逆贼,所谓好恶拂人之性者也。以扬雄、胡广、谯周、冯道为吏隐外臣,亦大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