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说快乐还是安康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中武节、龙舟节、正阳节、天中节,起源于对天象的崇拜,由古代端午节演变而来。当我们庆祝节日时,我们总是互相祝福。端午节说幸福还是安康?
端午节,除了代表端午节的粽子,许多朋友还会送上“端午节快乐”的祝福。对此,非遗专家表示,并不是所有的节日都能互祝幸福。比如清明节和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而端午节可以说是“端午安康”。
因为端午节是一个祭祀的节日,伍子胥被扔进了钱塘江,曹娥救了他的父亲,扔进了汨罗江。五月初五是悲壮的一天,是祭祀的日子,不能互祝幸福,可以用“好运安康”之类的话来说祝福的话。
端午节的起源与屈原密不可分。作为一个悲壮的纪念日,真的有特殊的意义。长期以来,端午节一直处于一种严肃、庄严的状态,滋生了许多禁忌的东西。在很多人眼里,既然是阵亡将士纪念日,显然场面不能太喜庆,见面说“安康”而不是“幸福”。但事实是,根据民俗学专家的说法,端午节说“节日快乐”并不为过,因为端午节一直都是喜庆的节日,与气氛完全一致。我认为不说“幸福”只是认知肤浅的体现。
现在,更多的关于端午节习俗的说法来自于纪念屈原,所以在端午节互相祝福幸福安康是合理的。但是这种喜庆的气氛演变成了赛龙舟时更愉快的节日,吃着好吃的粽子,见着亲朋好友,大多数人习惯了祝福幸福。
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艾草、艾草、熏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它的主题是趋利避害,消灾减难,颂扬幸福,让幸福称王。比如赛龙舟的庆祝和喧嚣,就是幸福的表现。在这样大的环境下,互相说“节日快乐”是恰当的,也是自然的。反之,如果你认为只能发“福祉”而不能发“幸福”,那你就找茬了,这是一种形式上的过分迷信,缺乏对内涵的深刻理解。
当年屈原跳河的目的,后世设立端午节的意图,都是为了让后人过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今天,我们庆祝端午节,回顾过去,也期待明天的幸福生活,同时为了更好的“活在当下”。如果一个节日没有快乐,没有欢乐,只有沉重和悲伤,那么这个节日的意义就会黯然失色。不管你说的是“安康”还是“幸福”,关键是要真诚,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