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

民间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时,人们把插艾、迎蒲作为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那为什么端午节要挂艾草呢?
一、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
端午节的时候,通常把艾草捆成一捆,然后插在门楣上,或者在门楣两端插一根艾草。
夏天也是驱除瘟疫的季节。盛夏,端午阳光旺盛,现在万物欣欣向荣。这是草药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节收集的草药在消除疾病和预防流行病方面是最有效的。由于午后纯阳正气汇聚,有利于祛阴邪,加上这一天草药的神奇特性,很多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端午节习俗都有祛阴邪、祛病防疫的内容,如挂艾草、午水、泡龙舟水、扎五色丝线辟邪、洗草药水、熏苍术祛病防疫等。
端午节安排能驱邪祛病的花草。人们把种植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在门上挂艾草,《荆楚岁时记》:“以艾草为人,挂在门上,用毒气。”这是因为艾绒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它能使艾绒治病、艾灸穴位、驱虫。5月份,艾绒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高峰期),所以效果最好,人们争相采集艾绒。家里经常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的特殊香味,人们用它来抵御疾病、蚊子和恶灵。
“艾”,又名艾、艾叶,其茎叶中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能驱走蚊子、苍蝇、昆虫、蚂蚁,净化空气。菖蒲叶中还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一种提神、壮骨、消积、杀虫、杀菌的药物。艾草能驱邪的传说流传已久,主要是因为它有药物的作用。举个例子,宗卓的《荆楚岁时记》里说“鸡不发声,收集看起来像人形的艾草,非常有效。就是那天艾被当成人形,挂在门上,可以毒气。”
大多数人也有在房子前后种植艾草以求好运的习俗。艾草代表一百种祝福。它是一种能治病的草药。可以插在门口,让人健康。在中国古代,它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中的艾灸方法是以艾草为主要成分,在穴位上燃烧来治病。
端午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建)、石榴、大蒜是有原因的。通常艾草、榕树、菖蒲用红纸捆成一捆,然后插或挂在门上。因为菖蒲是天上五灵之首,象征着不祥之剑的去除,因为生长季节和形状被视为“百年殷琦”的感觉,叶子呈剑形,可以插在门口辟邪。所以方士称之为“水剑”,后来的习俗又引申为“普剑”,能斩万恶。清代顾铁青《清嘉录》记载“割蒲为剑,割芒为鞭,蒜以桃梗为附,挂于床门,皆是鬼”。晋代《风土志》年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虎,贴,夫人闻讯赶来剪。后来更多的菖蒲,或人形,或肖剑形,叫做蒲剑,用来驱邪但鬼”。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在人们心目中,屈原是正义的化身。因为菖蒲和艾叶的造型,大家都把艾叶当成屈原的妖鞭,菖蒲当成屈原的妖剑。垂菖蒲、艾叶代代相传后,有驱邪避灾之意。
治病防病,还著名的艾和艾叶。它的茎和叶含有挥发性物质
唐朝Xi宗时,黄巢造反。黄巢打到河南省邓州市后,发现难民纷纷出逃。黄巢看到一个中年妇女,怀里抱着五六岁的孩子,手里拿着两三岁的孩子,问她为什么离家出走。
女子答道:“衙门里说黄巢来给邓州洗血,让大家逃。”问她为什么要带孩子,女人回答说:“她抱着的孩子是孤儿,父母都死了。正在抽离的孩子是我的。万一我留下一个,我就留下这个小的。”黄巢深受感动,告诉她:“我在黄巢杀贪官。你爱别人的孤儿,我爱世上的人。”一边说着,她一边顺手从路边拔出了两株艾苗,对她说:“不要杀艾苗!请回城告诉贫道,只要门插上艾,就不疼了。”女子立即回城传话,消息很快传遍全城。那天晚上,穷人家的门被艾盖着。第二天是端午,起义军攻打登州时,见门上插艾者不杀,乃开仓发粮,众皆高呼。从此,插入AI的习俗就被抛在了脑后。
二、端午节插艾草的传说故事
trong>很久以前,民间闹灾,一天,老神仙来到人间,变成个小老头,到一个村子巡视。他见一个老妇人用白面汤喂猪,汤中还有成块的饼子和馒头。小老头便向她要饭,不但什么都没要到,反而遭来了辱骂。小老头见老妇人太恶毒,便在她家墙上写下“明日起瘟病,全村人死光”几个字,便化作青烟遁去。第二天一早,老神仙拿着瘟瓶来到村子上空,忽见一妇女抱着大孩子、领着小孩子急忙过河。老神仙不解地问她:为什么不抱小孩子?妇人回答:“大孩子是前妻留下的,小孩子是亲生的。我要照顾好这没妈的孩子。”老神仙很受感动,拔了一株艾篙,教村民插在自家门便可免灾。虽然天上撒下了瘟疫,但全村人都得救了。而这一天,恰好是五月初五。
古人插艾是很有讲究的。所插之艾,有的做成人形,有的扎成虎形。有的把艾条插于房门的两侧,用葛藤绕缠起来,上面再悬一两枝曹蒲,远观翠绿,近闻清香,实在是一种极好的美化。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端午节有着什么样的寓意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节各地特色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吃什么传统特色食物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吃粽子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