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习俗

每年阳历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就是夏至。《恪遵宪度抄本》说:“日北,日长影短,故称夏至。到了极点,极其。”夏至时,太阳几乎打在北回归线上,这是北半球一年中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约需要14个小时。
专家说,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将在夏至后不久到来。这时候大众的日常生活要适应自然界旭日东升,阴晴圆缺的变化,要晚睡早起。
“但是夏至不热。”“三枪在夏至有几个头。夏至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由于热量接近地表,此时继续积累,没有达到最大时间。俗话说“热度在降”。真正的热天是根据夏至和立秋来计算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全国各地气温最高,部分地区最高可达40左右。
夏至:生活起居要防暑
夏至过后不久,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马上就来了。此时,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防暑降温。首先是多吃冷食,冷食,水果蔬菜。其次,夏天蚊子多,容易感染痢疾等肠道疾病。因此,我们应该在夏季饮食中多吃大葱和大蒜。然后就是各种防暑工具的使用,比如遮阳伞、电扇、凉帽、夏季睡垫、凉油、藿香正气水等等。
另外,每天用温水洗澡也是一项值得推广的防暑措施。洗澡不仅可以洗掉汗水和污垢,使皮肤干净凉爽,还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改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肉紧张,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抗病能力。另外,夏天比较热,容易被风、寒、湿侵袭。所以睡觉时不宜用风扇送风,室内外空调房间温差不宜过大,晚上不宜睡觉。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汗过多,可以适当喝淡盐水或绿豆汤,千万不要大量喝冰水,也不要马上用冷水打卡或淋浴。
除了预防身体中暑,还要注意预防精神中暑。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所以这时候的人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体,伤精神。
除了防暑降温,还要注意夏至的睡眠补充。夏至,昼长夜短,天气炎热,夜间睡眠不足的情况很多。所以每天要安排一个短暂的午睡,促进体力和精力的恢复。午睡时间一般为一小时。夏天午睡可以降低脑出血和冠心病的发病率。不宜久坐午睡,容易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头晕等症状,不宜伏案午睡,以免出现眼压和眼疾。晚上不要一直开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晚上不要露宿。
点一盏祈福灯看今天的老黄历
2015年下半年好运
夏至要多吃“苦”
农历夏至节气期间,大众饮食宜清淡,可多吃苦味、酸性食物,以清热开胃。
夏至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疾病。吃油腻的食物,会伤脾胃,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所以这个季节宜吃绿豆、西瓜、大枣、鸡肉、牛肉、鲫鱼、豆浆、甘蔗、梨等清淡食物。
除了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为了
盛夏,人出汗多,容易流失体液。除了苦味食物,还应该多吃酸性食物,如西红柿、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既能聚汗止泻祛湿,又能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如乌梅具有解热、除烦、止泻、镇咳、驱肠虫等作用,可增加抗菌活性,抑制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肺结核等。
点一盏祈福灯看今天的老黄历
2015年下半年好运
夏至:“冬病夏治”
夏至期间,哮喘、过敏性咳嗽、过敏性鼻炎、体质虚弱、反复感冒等疾病均可治疗。
“冬病夏治”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是中医的特色疗法。它结合了中医的针灸疗法,将药物涂抹在人体的穴位上,从而激发正气,增加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目前,这种方法已经被现代人广泛使用。
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当身体的阳被排出时,气血趋向身体的表面,皮肤松弛,毛孔张开。此时,敷于穴位的药物容易作用于穴位,渗透皮肤,疏通经络,调理脏腑,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衰竭、反复感冒、慢性咳嗽、鼻炎等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适用时间成人2-4小时,儿童0.5-1小时。使用时避免食用海鲜及冷、辣、油腻食物;保暖;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烧期间不能贴
敷;皮肤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不宜贴敷;特殊体质及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以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的不适宜贴敷;另外,2岁以下的孩子、孕妇、对胶布过敏者要慎用。此外,贴敷后时间不要自己延长,还应减少运动、尽量避免出汗,防止药贴脱落。除了贴敷外,“冬病夏治”还可以借助饮食来调理,骨关节痛、哮喘、“老慢支”、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如能在夏天补阳,冬天时症状就可以减轻。“可多吃温阳食物,如鸡肉,在食用时,可放入适量人参或黄芪等一起炖煮服用。同时配合温阳散寒、利水的食物,如茯苓、仓术、薏苡仁等,效果更好。”
点盏祈福灯 看今日老黄历宜忌 2015下半年运势吉凶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我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称“夏节”、“夏至节”。在这一天我国民间有吃面条、食粽子、吃馄饨等趣味习俗。
夏至是中国大部分地区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农作物生长旺盛,但同时也是发生病虫害、水旱灾害最频繁的时期,这对农作物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而农作物受害的程度将直接决定粮食的丰歉,因此,为了禳灾避难,保佑五谷丰登,人们往往寄托于夏至节祭祖祈神,以求作物丰收,并纳入了祭神礼典。
作为重要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国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之所以吃面,一是为了取一个好彩头,另外,也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温的含义。
在我国西北有些地区夏至时要吃粽子。如陕西,此日要食粽;在江苏无锡,夏至日早上要吃麦粥,中午吃馄饨。馄饨,古人称其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而“馄饨”又与“混沌”谐音。盘古开天,混沌初分,吃了馄饨可得聪明。吃过馄饨后,要为孩子称体重,希望孩子体重增加,更健康;在浙江一些地区有“夏至日,吃补食”的习俗,一般都吃红枣烧鸡蛋,以滋补身体。
点盏祈福灯 看今日老黄历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