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各地特色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受欢迎的民间节日。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由于地域辽阔,故事传说众多,不仅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节日名称,而且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端午节前后有哪些特别的习俗?
1、福建
福建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煮粽子洗身、抽黄烟、送鱼、跳舞、赛龙舟、扎五色丝线、泡兰草、采药当午茶、祭祖、水上捉鸭、吃桃子、吃粽子、炒堆、吃太平燕碗等。福州端午节是一个古老的习俗,所以媳妇每天给公婆送寿衣、鞋袜、饺子和扇子。在建阳县,把第五天作为药王晒药袋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做酱。上杭县的端午节,芦苇被小船绑着在水边玩龙形,这叫竞渡。仙游县端午节赛龙舟后,在虎啸潭献纸悼念戚继光嘉靖几十年溺死的将士。少武府端午之前,女子用绛纱作囊。五色天鹅绒作为方形胜利,用彩线绑在发夹上。少女仰挂,人称“窦娘”。
2、江苏
在江苏的端午节习俗中,除了划龙舟,节日里还有粽子、雄黄酒和黄武宴,节日装饰中有五张毒画、菖蒲叶、钟馗雕像、五颜六色的缠臂绳、丝绸饺子、五件毒衣和香袋。在江南,也有独特的驱药避邪习俗:——消红嘴白舌;班里挂着钟馗和关帝的画像,前面像个瓶子,插着菖蒲和艾叶,门户四周也插着根上有红纸的菖蒲艾叶;把下面的单词和短语写在红纸上,贴在门外,都是辟邪的意思。仪征县有句俗语叫“当裤子买黄鱼”。南京端午节,家家用一箱清水,加一点雄黄,两块鹅眼钱。全家人用这种水洗眼,叫做“破火眼”。据说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船表演。晚上,龙舟的四周挂着小灯笼进行比赛,还有笛声和鼓声。嘉定县端午,无论贫富,一定要买石首鱼(俗称鲳鱼)做菜。
3、广东
广东庆祝端午节的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广东一个热闹、盛大、喜庆的节日。广东的端午节有很多习俗,比如挑龙舟、吃粽子、插蒿草、做画龙点睛、拜神拜祖、祈福赈灾、中午喝水、插蒿草、鞠躬端午、端午饭、收午饭、放纸风筝、洗草药水、泡端午水等等。广东人庆祝端午节有很好的节日和习俗意识。南方有河流和水网,水上运动历史悠久。
4、海南
海南端午节期间,除了包粽子、吃粽子外,还有洗龙舟水、赛龙舟、散五毒、祭祖等传统习俗。《崖州志》记载“五月端午,保平有龙舟赛。对于粽子的角度来说,祭拜祖先,是为了养活遗产。我们还收集了芦花、药草和艾草,并把它们浸泡在水中,给众神洗澡。还是折了ai挂门,为了防止疫情。那天,所有的学者和妇女都离开香港去看比赛。孩子们放各种各样的纸风筝,互相竞争。罗乐于冲李福李三聚集了数千人,互相争斗,说他在玩风筝架,尽管政府不能禁止可以看出,历史上,古崖州人围绕着端午节有着丰富的庆祝活动。
5、广西
广西端午节的民间活动主要有舞龙、舞狮、腰间舞
端午节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浙江人民多样的文化和习俗。一般来说,祭祀祖先、争龙舟、吃粽子、祭祀龙头、点dzi、穿红、挂菖蒲叶、扎五色丝、喝雄黄酒、吃黄武、穿香袋、采药是一种常见的习俗。另外,金华武义、衢州有端午节吃大蒜的习俗。到目前为止,金华的端午节期间,都有已婚女儿给父母“端午”的习俗。女儿们准备一担粽子,每五个粽子捆成一个小捆。两个小捆捆在一起,作为给父母的礼物。同时还有猪肉等陪送礼品。各地的海关内容或海关细节有差异。宁波的“端午熊”以鱼鹅酒为主,盛有篮子,四色至十二色不等;亲戚之间也互相喂饭,这叫“送节”。
6、浙江
江西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艾草、艾叶、做豆娘(头饰的一种)、编彩绳、戴香包、画花、穿彩绳、赛龙舟的习俗。江西建昌屋中午用草药水洗澡,防疥疮。新昌县以雄黄朱砂酒饮之,名曰“睁眼”。
7、江西
安徽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踩草药、回娘家、赛龙舟、城里包粽子、做农家饼、插蒲挂艾、喝雄黄酒、挂香囊、穿彩丝饺子、打草药等。对抗草药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比试草名,互相以路边草名对答。一种是比试草的韧度,以强韧为胜。端午节这天,城里人一般吃粽子,而乡间人吃“大叶粑”。
9、湖南
湖南汨罗江畔的端午节习俗,主要有办家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观龙舟、回娘家、辞端午等,还包括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等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祭屈原等习俗。 湖南岳州府竞渡以为禳灾、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称为“送瘟”。湖南攸县端午,孕妇家富者用花币酒食,贫者备鸡酒,以竹夹楮钱,供于龙舟之龙首前祈求安产。
10、云南
云南端午习俗有迎神、奠币、初献、亚献、饮福受胙、望燎(送神)等等,亦有穿着汉服,诵读诗歌、表演越剧、射礼表演等节目。云南普洱当地人过端午不吃粽子,而是吃药根。
11、四川
端午节食俗,四川人大多吃粽子、盐蛋、苋菜。四川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敲锣打鼓,街游行。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李子”的习俗;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12、贵州
“游百病”是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男女老幼往往在端午节穿上新衣,到野外游玩;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了手抱花草的人群;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老年人认为,端午节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13、湖北
湖北的传统习俗有贴端午对联、门口挂艾叶菖蒲,还有包粽子、煮盐蛋、泡雄黄酒等。湖北秭归是屈原故里,端午习俗的形式独特,许多传统习俗,都与祭屈原有关。秭归每年有三个“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是“头端午”,五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
14、山东
山东各地端午风俗:采药、五彩线、剪纸、拉露。端午节之日,山东所有地区普遍在门口插艾蒿,胶东部分地区还加插桃枝。山东邹平县过端午,每人早起均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市过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过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15、甘肃
在甘肃,端午时节会采摘新鲜的玫瑰用蜂蜜腌渍并食用,有的地方还会蒸面扇子。面扇子是用发面整治的扇形面食,一共五层,中间会撒上胡椒粉,据说这是由端午时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过端午节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16、山西
饮雄黄酒,也是山西民间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其来历与吃粽子有相似之处,主要用于防病和祛毒。节日期间,成年人除饮雄黄酒外,还要在七窍之处涂抹一点;小孩子不饮酒,做母亲的则要用筷子蘸酒,点在孩子的耳、鼻等处,历代相传。山西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晋南地区则要将一些粽子用五色线捆绕。其用意都在辟邪。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17、陕西
陕西过端午节一般从农历四月底开始,一直持续到五月五日。主要活动是挂五彩缕、香荷包,悬挂艾草,吃鸡蛋、粽子、油糕、麻花、面等,但是没有赛龙舟之类。旧时陕西兴安州过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18、河北
在河北的有些地方,端午期间是忌打井水的,民间传是为了避井毒。并且在端午时期还要吃用五种毒虫作为花饰的“五毒饼”用来避五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葚,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葚,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19、河南
河南,过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
20、东北
东北过端午,清早折一些树枝或买些艾草回来, 系上各种颜色的葫芦挂在门沿和窗户上。有的人家还会扎一些小小的笤秫,和葫芦挂在一起有扫除百病的含义。采回来的艾草(蒿子)放在水里用来洗脸。小孩子的手脚腕上带“五彩线”,是用红黄蓝绿黑白等颜色的细线拧在一起的。脖子上带着香包,花花绿绿各色式样的都有。除了吃粽子之外,还要吃茶叶蛋。
21、香港
香港过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这些传统风俗,此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比如“立蛋”与“龙舟水”里游泳等。
22、台湾
台湾和大陆一样,端午节最有气氛、最为热闹的是划龙舟。台湾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节这天都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台湾端午有“浴苦草”之俗,用苦草、菖蒲、艾蕊等烧水给孩子洗澡,以祛除百病;台湾的端午习俗有打“午时水”风俗,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故事
>>端午节有着什么样的寓意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节吃什么传统特色食物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吃粽子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