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要吃什么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重阳节有许多习俗,如登高望远、秋天赏菊、拜神拜祖等,流传至今,增添了尊老的内涵。重阳节应该吃什么?
1、吃重阳糕
据史书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花糕、五色糕,没有固定的方法,比较随意。九月初九,古人打算在九月做蛋糕,孩子们的头上盖着一块蛋糕,祝他们的孩子一切顺利。精致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宝塔一样,上面有两只小羊,这样才符合重阳的意思。有的甚至在重阳糕上(而不是山茱萸上)插上一面小红纸旗,点上蜡烛和灯。这大概是指“点灯”、“吃饼”,而不是“登高”。现在重阳糕还没有固定的品种,重阳节吃的软糕叫重阳糕。
2、饮菊花酒
喝菊花酒:菊花因其独特的性格,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的葛洪《抱朴子》记载,南阳山人喝菊花的甘谷水,寿命更长。重阳节喝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认为是重阳一定要喝的“吉祥酒”,祈求赈灾。菊花酒是一种药酒,味道有点苦。饮后能使人清目提神,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3、吃羊肉面
“羊”和“阳”的谐音应该是重阳的代号。面条吃白面。“白”就是“一百”字顶上的“一”,意思是一百减为九十九,以符合“九九”的编码。北京以“白首”来庆祝九十九岁老人的生日。富裕的家庭可以在同一天举行羊肉宴会,如油炸、烘烤、漂洗,甚至整羊垫。秋天是绵羊最胖的季节。羊肉很暖和,可以御寒。
4、吃螃蟹
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重阳节有吃螃蟹的习俗。刚过完中秋节,北方的螃蟹都胖了。说重阳蟹最美有两层意思。第一,重阳节前后,蟹肉鲜美,蟹黄浓厚;第二,重阳节是个孝道节日。天气越来越冷了。给年迈的父母准备一套保暖的衣服,送上一些美味的阳澄湖大闸蟹,洗上一杯温热的姜茶,让老人在秋冬季节也能暖和起来。
5、吃糍耙
吃耙子是中国西南部重阳节的另一个习俗。耙分软甜和硬咸两种。耙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需要注意的是,耙子虽然好吃,但千万不要吃太多,因为吃多了会造成消化不良,对身体有害。
6、吃柿子
我国有一个吃柿子的民间传说。据《奇园奇所奇》记载,有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出城私访,恰逢重阳节。他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感到又饿又渴。到了左寨村,看到家家户户都被火烧枯了。朱元璋暗暗腹诽,举目四望。东北角只有一棵柿子树熟了,他就摘下来吃了。吃了大概10块,他吃饱了,很失望。B年夏,太祖攻打采石,夺取太平,柿树犹存,所以之前私访时告诉朝臣在此吃柿子,并传话如下:“封柿子为灵双侯,让天下人重阳节都能吃柿子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