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也称为元宵节,农历第一个月,元宵节或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
一、元宵节的由来
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古人称“夜”为“夜”。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叫“元宵节”。按照道家所说的“三元”,正月十五也叫“上元节”。自古以来,元宵节习俗一直以温暖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的起源很古老,源于古代人类在节日里用火把驱邪。这个节日是祭祀神灵的。由于是在晚上举行,自然要烧火把,然后逐渐演变成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已经存在了。
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一般资料和民间传说,西汉时期就已经重视正月十五了。元宵节赏月始于东汉。明帝崇尚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和尚看舍利子点灯拜佛的做法,就下令当天晚上和尚在宫殿寺庙里点灯拜佛,让士绅百姓都可以挂灯。后来,这种佛教礼仪节逐渐形成了盛大的民间节日。节日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从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汉文帝统治时期,规定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汉武帝正月初一晚上在甘泉宫祭“太乙”,被后世视为正月十五祭神的第一声。当司马迁创造“太初历法”时,他已经将元宵节确定为一个主要节日。然而正月十五元宵节真的成为了汉魏以后的民间节日。正月十五烧灯笼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兴盛,官员和百姓一般在正月十五“为佛烧灯”,于是佛灯遍布民间。自唐代以来,元宵节已经成为法定的事情,并逐渐成为一种民俗。
还有一种说法是,元宵节烧灯笼的习俗源于道教的“三元论”;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七月十五是中原节,十月十五是下元节。掌管上中下三元的官员是天、地、人,天官高兴,元宵节就该点灯了。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人手持火把驱赶田园中的昆虫和动物,希望减少害虫,祈求丰收。隋唐宋以来,盛极一时。成千上万的人参加了歌舞,从第一天的黄昏到第二天的天黑。时至今日,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仍在正月十五用芦苇或树枝做火把,在田间或晒田里高举火把成群跳舞。
二、元宵节的习俗
1.吃元宵
天下同胞过元宵节,正月十五吃元宵。作为一种食物,“元宵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宋代,一种新颖的元宵食品很受人们的欢迎。这种食物最初被称为“漂浮的紫苑”,后来被称为“元宵”。商人也称之为“元宝”。元宵,或称“汤圆”,是用白糖、玫瑰、芝麻、红豆沙、肉桂、核桃仁、坚果、枣泥等做成的。它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用于不同口味的肉类和蔬菜。可以煮,可以炸,可以用汤蒸,表示团圆快乐。陕西饺子不是包着的,而是用糯米粉‘卷’着,或者煮着或者炒着,加热,圆圆的。
2.烟花,烟火
农历正月十五
3.玩龙灯
舞龙是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舞蹈。舞龙和舞狮是古代一年中的重大节日之一。龙是中国古老的图腾。正月十五打龙灯已经传遍全国,甚至全世界华人聚居的地方!
4.舞狮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节或聚会庆典,人们都会来舞狮助兴。中国民俗认为舞狮可以驱邪驱鬼。因此,每当庆祝节日,如新张庆典和春节运动会,他们喜欢打锣鼓和舞狮来庆祝。
5.解开灯笼上的谜语
“打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富有民族风格的娱乐形式,是自古流传至今的元宵节特色活动。农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挂灯笼,燃放烟花。后来有好人
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6、送花灯
送灯又称送花灯,汉族传统民俗,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
7、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8、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测试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9、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10、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