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际臭氧层保护日是几月几日_节日时间

臭氧层保护了太阳对人类的辐射。近年来,臭氧层越来越薄,这也形成了全球温室效应。2017年国际臭氧层保护日是哪天?我们一起来看看。
2017年国际臭氧层保护日是几月几日
2017年国际臭氧层保护日是什么时候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2017年9月16日,农历七月二十六日,星期六
为了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旨在保护臭氧层,即保护蓝天和地球生命。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的相关资料
每年的9月16日是国际臭氧层保护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地球表面的臭氧层出现了严重的空洞,这是1974年加州大学教授F .舍伍德罗兰和马里奥莫利纳发现的。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蓝天,保护地球上的生命。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9月16日为保护臭氧层国际日,要求所有缔约国根据《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一天
1974年,美国加州大学的Roland和Molet发现大气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人类头顶上的“雨伞”出现了空洞,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加剧。长期发展将严重影响全球气候、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此后20多年来,世界各国都投入了人力物力进行氟利昂替代品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为了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联合国自1995年以来每年都将9月16日定为国际臭氧层保护日,成员国据此开展纪念活动。
1976年4月,环境署理事会决定举行一次关于“评估整个臭氧层”的国际会议,1977年3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一次有32个国家参加的“专家会议”。会议通过了第一个“世界臭氧层行动计划”。该计划包括监测臭氧和太阳辐射,评估臭氧消耗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气候的影响,以及制定评估控制措施成本和效益的方法。它还要求环境署设立一个臭氧层协调委员会。该计划建议控制受控物质的生产和使用。
1980年,协调委员会提出了臭氧消耗严重威胁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的评价结论。
1981年,环境署理事会设立了一个工作组,任务是起草一项保护臭氧层的全球公约。
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1985年3月,在奥地利维也纳通过了一项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该公约于1988年9月生效。该公约仅规定交换有关臭氧层的信息和数据,但对臭氧消耗物质的控制没有约束力。《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的宗旨和原则是正确的,促进了各国在臭氧层保护方面的合作研究和信息交流。
在《公约》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控制含氯氟烃,1987年9月16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会议上通过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并在回顾世界各国含氯氟烃的生产、使用和贸易统计的基础上,于1989年1月1日生效。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参加该条约的每个成员组织(国家或国家集团)将根据削减时间表,冻结并减少五种Freons和三种溴化物的生产和消费。详情如下:
从1989年7月1日起,五组氟利昂的消费量大部分将冻结在1986年的消费水平;从1993年7月1日起,其消费量不得超过1986年消费量的80%;从1998年7月1日起,降低到1986年消费量的50%。
《蒙特利尔议定书》实施后的调查表明,根据该议定书实施的控制程序并不理想。
1989年3月至5月,环境署召开了保护臭氧层伦敦会议和公约及议定书缔约方第一次会议,赫尔辛基会议——,进一步强调了保护臭氧层的紧迫性,并于1989年5月2日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鼓励所有尚未参加《保护臭氧层赫尔辛基宣言》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的国家尽快参加;同意尽可能但不迟于2000年取消受控氟氯化碳的生产和使用,同时适当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尽早控制和减少其他臭氧消耗物质;加快替代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促进发展中国家获得相关的科学信息、研究成果和培训,并寻求发展适当的金融机制,以促进以最低价格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和替代设备。
1990年6月20日至6月29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伦敦召开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关于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第二次会议。57个缔约国中的53个国家和欧洲共同体的环境部长或高级官员
表参加了会议。此外,还有40个非缔约国的代表参加了会议。该次大会又通过了若干补充条款,修正和扩大了对有害臭氧层物质的控制范围,受控物质由原来的2类8种扩大到7类上百种。规定缔约国在2000年或更早的时间里淘汰氟利昂和哈龙。 推荐阅读:2017年世界人口日是几月几日
臭氧层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大气层的臭氧主要以紫外线打击双原子的氧气,把它分为两个原子,然后每个原子和没有分裂的氧合并成臭氧。臭氧分子不稳定,紫外线照射之后又分为氧气分子和氧原子,形成一个继续的过程臭氧氧气循环,如此产生臭氧层。自然界中的臭氧层大多分布在离地20—50千米的高空。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2011年11月1日,日本气象厅发布的消息称,今年以来测到的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最大值超过去年,已相当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值。
以上说臭氧层是由紫外线和氧气结合后,形成氧分子和氧原子,形成臭氧层。问题一,紫外线不带臭,氧气也不带臭,所以紫外经和氧气结合后也不该带臭;问题二,紫外线与氧气的结合不单在表层,表层以内的地球空间都同样有紫外线和氧气结合的机会,照这么说来臭氧层就不该只是3mm(1气压)的厚度,而是20-50千米之内全都是臭氧层.结合问题一,二的解释是:地球的引力是20-50千米的高度,在这个引力范围内,地球聚集着氧气及其它多种空气成份(包括臭气),,3mm的臭氧层只是地球引力边缘与宇宙的分界点.
大气臭氧层主要有三个作用。其一为保护作用,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
臭氧层阻挡紫外线
臭氧层阻挡紫外线
中的波长306.3nm以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长290~300nm)和全部的UV—C(波长<290nm=,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只有长波紫外线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能够辐射到地面,长波紫外线对生物细胞的伤害要比中波紫外线轻微得多。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保护伞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其二为加热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大气温度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50km存在着升温层。正是由于存在着臭氧才有平流层的存在。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气,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 大气的温度结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其三为温室气体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即在气温很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使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因此,臭氧的高度分布及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掉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波长的紫外线辐射(240-329纳米,称为UV-B波长),为地球提供了一个防止紫外辐射有害效应的屏障。但另一方面,臭氧遍布整个对流层,却起着温室气体的不利作用。在平流层中臭氧耗损,主要是通过动态迁移到对流层,在那里得到大部分具有活性催化作用的基质和载体分子,从而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消耗掉。臭氧主要是与HOX、NOX、ClOX和BrOX中含有的活泼自由基发生同族气相反应。 推荐阅读:2017年中国航海节是几月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