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佗的故事

说起华佗,大家可能只知道华佗和曹操之间的事情,但是你知道华佗和他三个兄弟在学医过程中的故事吗?关于华佗有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关于华佗的故事
关于华佗学艺的故事
华佗的师傅是个老医生,脾气古怪,与众不同。当时各行各业的师傅都把徒弟当奴隶,洗衣做饭,扫地倒尿,干着各种脏活。老郎中可不是这样。他在书房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不倒尿,隔石见水,悟出诀窍
不洗衣服,学功夫像生病一样。
凡是来学美术的,都要先在书房门口贴对联“试探”。
这一天,华佗来加入老师的行列。老医生依旧不改老规矩,把华佗带到门口,给华佗看对联,问:“华佗,你还记得吗?”
华佗说:“记住:不要倒尿,隔着石头看水,悟出诀窍;不洗衣服,看到病就好像在学功夫!”
“很好。你明白这个意思吗?”
“我不明白。让我慢慢学!”
“好!”
老医生很高兴,因为很多年轻人都说:“我明白。”懂了就碎了,老医生也不收。因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于是,老阆中把华佗带到后花园,指着屋檐下的一块青石说:“水从石头上滴下来,你就学好了。”“嗯!”
第二天,老医生开始门诊。一天下来,老医生看了五个病人,让华佗写下病例。记得一个。老医生问:“华佗,你怕麻烦吗?”“不怕。”“华佗,你怕辛苦吗?”“不怕。”吃完饭,老医生把华佗叫过来,对他说:“华佗,查查今天五个病例的医书,看用药有没有错误。”
华佗在灯下,看着病例,翻着医书,一行行看着。完成了5个案件,几乎用尽了2个案件。华佗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感觉很累。于是她脱了衣服就去睡觉了。就在睡觉前,老医生来了。他说:“华佗,我给你讲课。”华佗只好起身。讲座结束后,老医生说:“师傅在个人介绍门和做法。自己看吧!”于是,老医生向外踱去,学着老夫子的腔调,哼着一首诗:“晚上开灯的时候,男人该好好学习了……”华佗听了老医生的诗,舌头却伸了出来:“好一个严老头,比洗洗倒尿还难!”再仔细看看.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所有老卡持有者都要求这样。华佗学习勤奋,从不懈怠。
过去一年,华佗记录了1500多起病例。这一天,老医生问:“华佗,1500多个病例中有多少黄色坏疽病例?”华佗道:“三十二。”老医生又问:“这32种药一样吗?”“都不一样。”“为什么!”“根据老师的教学,由于患者的情况不同,如男女、老幼、初发病、复发等,用药也不同。”
华佗像背书一样回答,老医生高兴地点点头。直到晚年,他才接受了这样一个公开宣称的学徒。华佗的功夫太细太深,让他佩服。老医生开玩笑地说:“好像水滴得很快!”华佗谦虚地说:“早上好!”
有一天,一个产妇难产,去问老医生和华佗。老医生到产妇家的时候,孩子出生没费多大力气,落地就没声音了。老医生招呼华佗说:“是因为羊水闷……”还没等老医生说完,华佗弯下腰,用嘴吸着胎儿嘴里的羊水,孩子“哇”的一声哭了。母亲一家非常开心,热情地招待了老师和学生。
师徒二人高高兴兴回到家中,走到屋檐下。老医生指着青石说:“细水滴穿青石,要看功夫!”华佗点点头!走到书房门口,老医生指着对联说:“华佗,你现在懂了吗?”
华佗看着老医生,求他说:“老师,我还是不太懂。”老医生高兴地说:“你说得对。学无止境!刚行医的时候,我遵循两点:一是看医书次数多,患疾病多;第二,‘不是亲戚,比亲戚好’给病人。既然都有了,那就开始吧!俗话说‘只有造型元素的学生,没有顶尖学者的老师’,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
华佗想起老医生的话,依依不舍地和师傅告别。果然,后来他行医成名,名气比他师父更响更大。它照耀着你,比蓝色更好!
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故事
华佗是
我国东汉时期的名医,他最早发明了麻醉药,当时的药名叫麻沸散。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你争我夺,战争连续不断,经常打仗;再加天灾人祸,军队和老百姓受伤得病的很多。这一带当时属谯郡(今亳县),归曹操管辖,打仗多在长江两岸,这里是后方,因而伤病员大都运到这里。华佗是有名的外科医生,当然都要请他去治疗。
华佗是惜贫怜苦、有求必应的人,不管是兵是民,只要找到他,他都给医治。经他治好的病伤员,有锯腿的,有截手的,有剖腹的,有缝补的,啥样的伤病都有。可是,那时没有麻醉药,每当进行剖腹、截肢等大的手术时,病伤员忍受不了手术的痛苦,有的晕厥了,有的痉挛了,呼爹喊娘的惨状真使人目不忍睹啊!
华佗看了也很心疼,咋办呢?为了治他们的病,为了救他们的命,只有咬着牙、含着泪为他们精心治疗。伤病员看到华佗那种不怕脏、不怕累,认真为人治病的精神,无不感动地流下泪来。
华佗为了减轻伤病员的痛苦,想了许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总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次一次地失败了。但华佗并不灰心,在治疗中继续摸索和试验,他定要悟出个减轻病者痛苦的办法来。
有一次,华佗为一个患烂肠的病人剖腹开刀,由于病情严重,肠道坏死太多,前后忙了几个时辰,才把手术做好,病人得救了。手术做好后,华伦却累得筋疲力尽。为了解除疲劳,他便叫老婆打了一斤酒,炒了两个菜,自斟自饮地喝了起来。谁知,华伦因劳累过度又加上空腹多饮了几杯,一下子喝了个大醉,弄得人事不知。他老婆可吓坏了!她知道华佗是个谨慎的人,从来没有喝醉过,今天为什么突然喝醉了呢?莫非他是得了什么急症?!她当时很害怕,就用扎银针的办法进行抢救。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都扎了,可是华佗仍没有什么反应,好像失去了知觉似的。他老婆看了更是着急,随手摸摸脉搏,按按心窝,跳动的还都正常,这才放了心,知道他是真的喝醉了。
过了两个时辰,华佗醒了过来。他老婆就把刚才他醉后给他扎针的经过讲了一遍,华佗听了甚为惊奇!为什么给我扎针我不知道呢?难道说,喝醉酒能使人麻醉失去知觉吗?
第二天,华佗就对他老婆说:“今天我再喝醉酒试验一下,你再给我扎针,看看我有没有感觉?”试验结果,开始扎针时还是没知觉,后来肌肉打哆嗦,最后才知道有点痛了。就这样,又反复地试验多次,得出结论,酒也有麻醉人的作用。华佗后来给人动手术时,就叫病人先喝些酒来减轻痛苦。可是由于手术时间长,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有一次,华佗到乡下行医,碰到一个奇怪的病症:病者牙关紧闭,瞪着眼,口吐白沫,睡在地上不动弹。华佗上前看看神态,按按脉搏,摸摸额头体温,一切正常;又问问病者过去有过什么疾病?病者家里的人说:“他身体非常健壮,什么疾病都没有,就是今天他误吃了几朵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才得了这种病症的。”
华佗从病者家人的介绍中,得到了一些线索,他说道:“快找些臭麻子花拿来我看!”
病者的家人就连忙把一棵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送到华佗面前,华佗接过臭麻子花闻了闻,看了看,又摘朵花放在嘴里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啊,好大的毒性呀!”
华佗摸清了病人得病的原因,就对症下药,用清凉解毒的办法把病者救了过来。华佗临走时什么也没要,就要了一捆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
华佗把臭麻子花背到家,高兴地对老婆子说:“这回我找到能麻醉人的药物了。”
他老婆一看说:“嘿,我还以为你得了什么宝贝呢,原来是臭麻子花!有什么稀罕,这东西我娘家庄前屋后到处都是。”
华佗说:“那好呀,你赶快到你娘家去,尽快地再多收一些臭麻子花来,让我配制麻醉药。”
他老婆听了把嘴一撇说:“你今个试验,明个配制,也不知你哪一天能把麻醉药配制好!”
华佗听了笑笑说:“‘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只要我不死,就一定要把麻醉药配制出来。”
从那天起,华佗开始对臭麻子花进行试验,他先尝叶,后尝花,然后再把果根嚼。试验结果,臭麻子果的效力最好。华伦又到处走访了好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性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泡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了!最后他又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就给它起个名字——麻沸散。
华佗制成麻沸散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各地,“有了麻沸散,治病如神仙”,这话可一点也不假。华佗自从制成麻沸散以后,不论是开刀,还是剖腹,他先让病人喝麻沸散,失去知觉后,再开刀动手术,这样病人就减少了痛苦。手术动好后,在刀口上敷些金疮膏,病人的伤口就愈合得快多了。真是妙手回春呀!直到现在,这一带的人们都很怀念华佗,都说他是神医。只可惜,华佗没有把他的麻沸散配方流传下来。 推荐阅读:赵飞燕怎么死的
关于华佗三兄弟故事
华佗一家是中医世家,不仅他本人行医,他的父辈和两个哥哥也都是医生,只是他们术有不同。有一次,谈起他们兄弟三人的医术,魏文帝曹丕问当时最有名气的华佗:“你们家弟兄三人,都精于医术,是天下有名的医生,那么,如果分个伯仲,究竟谁的医术最高?”这是一个吹嘘自己的机会。如果换做一般人,肯定会说自己是NO1。
可是,面对这个难得的机会,华佗并没有借机吹嘘自己,而是毫不迟疑地回答:“我们三个人的研究各有侧重,也各有所长,但论医术的高明程度,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是最差的那一个。”文王听了,感到十分纳闷,于是再问:“可是,你是全国知名的神医啊?他们的名气显然不如你。既然你医术不如他们,为何最出名?难道是名不符实?”
华佗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大哥治病主要在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二哥治病,主要是治病于病情发作初起之时,一般人认为他只能治轻微的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本乡里。而我治病,是治病情最严重的时候,一般人都看到我能做大手术,也能起死回生,所以,认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自然就响遍全国。”
尽管华佗如此解释,但是,实质上来看,他们兄弟三人,还是华佗医术最高。为什么呢?因为华佗懂得为人谦虚,做人低调。谁都知道,这世上,越谦虚越低调的人,肚子里越是有韬略,有真货,有道道,而那些喜欢自我吹嘘的人,不过是山间竹笋腹中空而已。
历史上有个与此类似的故事。说的是一条大街上,有甲、乙、丙三家裁缝铺,很自然,他们三家具有竞争关系。有一天,甲想向世人宣传自己的裁缝技术多么好,于是在门口挂了个大型广告,上面写着:全国最好的裁缝。乙看了,赶忙也写了一个挂在门口,写着:天下最好的裁缝。想一下子把甲比下去。丙看了之后,并没有在意,但有人建议,也写一条挂上。于是,他也写了一条:本街最好的裁缝。这一条,看似很低调,其实很高妙。
甲、乙、丙三家,究竟谁的技术最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毫无疑问是丙。因为他懂得立足现实,为人低调。他不仅裁剪技术好,而且广告技术高,别看一句最低调的广告词,结果把其他两家全部打败了。你全国也好,世界也好,不都在这条街上么?推荐阅读:赵飞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