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是哪一天,中国传统小年吃什么

新年到了,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净利落地过好一年,意味着新年要有新气象。和年关,并不具体指一天,因为当地习俗,称为“年关”的日子是不一样的。那一年是什么日子?中国传统年轻人吃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
一、小年是哪一天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在中国,一年从农历23月开始,北方是农历23月,南方是农历24月。一些沿湖的人,比如鄱阳湖,保留了船夫的传统,新年是农历的第25个月。江苏、浙江、上海、赣东北、台湾省称“除夕夜前一天”,与“除夕夜”相对。南京是正月十五,西南和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云南一些地区是正月十六。
在中国的不同地方,除夕的日期是不同的。在历史上,有四个重要的日子。冬至,拜灶神(12月24日),大年三十(大年三十前一天),大年三十。到了宋朝,为了节省时间,把除夕和拜灶神合并到除夕,放在12月24日。祭祀炉灶的理论存在于先秦时期。
《后汉书阴识传》:“称帝时,贤者以孝。腊月初二早上,灶神看到了,儿子又要拜,又要庆祝;家里有羚羊,所以被它们崇拜。戴上枷锁后,他们突然变得非常富有。”从此,祭灶的习俗流传下来。唐宋时改为腊月二十四节,沿袭元明旧俗,清代改为“官、三人、四船夫、五人”,即政府在腊月二十三,普通百姓家庭在二十四,家船在二十五举行节日。后来北方的民间逐渐演变成二十三灶,而南方依然沿袭旧习。
南宋以前北方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很大,所以年轻的时候大多是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幼年期是腊月二十四;而湖边和海边的居民则保持着划船的传统,而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南京是一个特殊的地区,因为朱迪在明朝篡位,实行暴政。当时,人民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元宵节,心中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大。所以,在南京,元宵节成了小年。中国西南的云贵川地区和中国北方的回族地区把正月初一作为除夕,除夕就变成了除夕。
总结如下:
北方地区: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
南方地区: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
江浙沪赣地区: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祭灶神之日称为“祭灶”,而除夕前一天称为“除夕”,与“除夕”相对。这里的“除夕夜”和“除夕夜”都是指一整天,不一定是晚上,不存在“除夕夜”这种说法。
台湾省地区:除夕前一天
南京地区: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
西南和华北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除夕(除夕是新年的第一个晚上)
云南一些地方:正月十六
有些地区有腊月二十二送灶神的习俗,这一天在这个地区也成了小年。
二、小年吃什么
1.饺子
饺子习惯在北方除夕吃,意思是送走灶神,“送走饺子迎风面”。献的时候,饺子要端端正正的放在供品平台上。另外,民间有句话叫“不如饺子”。春节期间,饺子及时成为不可或缺的食物。
2.粘性蛋糕
山东鲁西地区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歌。曾经
晋西北有句话叫“芝麻糖不能吃,芝麻糖不能吃,手指不能嚼”。据说“年关”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要向天帝汇报衣食消耗等天帝想知道的事情。也就是灶神的值日?吃芝麻糖是为了让灶神的嘴被糖粘住,无法告诉世人好吃豪华的场景,以此来逃避爱吃爱喝的人的惩罚。——新年带来了饥荒和对安全繁荣的一年的希望。
4.年糕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也就是俗称的“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的人们都有制作年糕的习俗。年糕是以糯米粉为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为配料,放入模具中做成圆形,然后高温蒸熟而成。味道独特,有“圆圆”的意思。
5、杀年猪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6、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7、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8、糖瓜
糖瓜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名点,既是春节年节食品又是祭祀用品(祭灶神)。过去讲廿三那天要祭灶王,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关东糖供着,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北京有这么一句歇后语:“灶王爷升天---好话多讲”。
9、面食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10、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11、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12、糖瓜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13、火烧
火烧也是北方部分地区常见的过年食物,和酥饼是差不多的,火烧扛饿,也是古代饮食习惯流传下来的。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想要获得新一年的好运气,不妨通过紫微流年运势来达成吧!这里有最全的运势分析和为你量身打造的助运提醒,助你趋吉避凶,掌握好运关键!